緣圓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奇妙書庫www.qmshu.tw),接著再看更方便。
年後,如果你能上升,就上升;升不上去,就差不多該走人了。在一些大牌諮詢公司中,三年不升職就要走人了。當然,有了在這種公司三五年的背景,你跳槽出去後基本能做主管。外企有完善的管理體系和流程,你只是流程當中的一個小的環節。而民企老闆可能會打人罵人,但不會把你當外人。
袁嶽:
有時候,員工會想:“最近不對勁,老闆沒罵我,跟我生氣了?哈哈!他罵最近上任的公關品牌經理較多,他是不是不用我了?”這是什麼文化形態?這是我們國內版本的“以人為本”。這與外企說的“以人為本”意思不一樣,不見得一定要做成外企那樣才是“以人為本”。假定國際公司是先進的——大部分層面,我同意國際公司的先進性,但民營企業也有其自己的先進性。比如,衡量唐駿這樣的人,陳天橋選擇唐駿使用的就不是外企的考卷測評法。核心人才不太能夠依靠考卷測評進行考查。市場是一個快速變化的轉型市場,你要看一個人的氣質,有什麼工具可用呢?對大量的人才招聘,測試有用。對尖端人才,則需要洞察。需要透過很多事件,透過檢視事件中的做法來測試他。
txt小說上傳分享
有名企業帶來的失落感比沒名的企業更大
孫虹鋼:
畢業、跳槽去一個著名單位,社會身份好,獲得認同度高。如果下次再跳槽,擁有著名公司的工作經歷,對個人職業成長來說,可以提高身價。上海的著名單位還包括地域概念,在不同地區、不同寫字樓辦公的公司給人的感覺是不同的。著名企業在吸引人才方面確實有優勢。唐駿說過:“優秀的人才非常在乎和誰一起工作。”著名的企業吸引優秀的人才。有的企業本來沒太大名氣,但是能夠有意識地提升在人力資源市場中的知名度。比如,每年評選最佳僱主品牌時,在“亞洲最佳僱主”的上榜企業中,除了微軟之外,經常可能會出現一些沒什麼公眾名氣的公司。這種公司會大力渲染,告訴求職者,本企業在人力資源建設方面很有名氣。這種名氣是用來吸引優秀人才注意力的有效工具。
袁嶽:
中國留學生找工作時有一種現象:中國的學生愛去兩個單位工作,那就是世界銀行和聯合國。世界銀行,世界上最好的銀行啊!聯合國,世界上最高階別的“國家”啊!這兩個單位多有名啊!
人具有兩種人格特性,一種是外在的,一種是內在的。
重視外在的人在乎用外在的東西證明自己的價值,比如,用世界銀行證實自己。以前,我在司法部工作,我媽媽覺得我在司法部,就算當一個小幹部,也是中央幹部。在我下海成為個體戶之後,她就很失落。
重視內在的人是講究自我實現的,他要實現自己要做的工作,比如,當自由畫家、自由撰稿人。在小公司工作沒關係,沒名也沒關係。他以能做事情為核心。
有名的公司有很好的方面。一般,有名公司容易成為社會焦點,受人關注。有名的公司在進步上承受的社會壓力大,這樣往往會更進步。有名的公司的問題是店大欺客。到底收不收你,是第一個問題。在你被錄用後會感到榮幸,但你不覺得自己在公司裡有那麼重要。沒名的公司,在人力資源市場上就相對弱一些,它更適合注重自我實現的人,用你多一點兒,給你創造的空間可能也會大一點。
對於不同的人,選擇有名公司還是沒名公司都有不同的標準,不見得有名就一定適合你。還存在一批盛名在外、其實難副的企業。一個公司名氣大了之後,你會覺得既然是有名的,就是好的,這是心理上的價值關聯。如果有了這種期望,那麼到了名企產生的失落感就比沒名的企業更大。站在自我實現的角度來說,名企不一定是最好的。
孫虹鋼:
談談從有名的企業跳槽,有人說,從那麼好的公司出來幹嘛?這就成了再求職時的殺手問題。企業的名氣與個人的名氣相互關聯、相互影響。一個IBM中國區的CEO和一個個人名氣很大、企業名氣小的CEO,他們的價值怎麼評價?一個人在初級職位和中級職位時,身價主要由企業的名氣和自己在企業中的地位決定。在北京和上海這種地方,如果想做到兩萬以上的月薪,主要是依靠個人的資源和名氣,企業給你的幫助已經越來越小了。在一個特別有名的企業做中層主管還可以,再向上發展時,名聲容易成為負累,要考慮你是否能做出很符合企業價值的事情。從著名的公司跳槽出來時,要評估原來積累的資源還能否使用。
袁嶽:
這是我們零點公司不宣傳個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