擊水三千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奇妙書庫www.qmshu.tw),接著再看更方便。
換回大量黃金。《丹陽記》謂“江東歷代尚未有錦,而成都獨稱妙。”《太平御覽》卷185布帛條說:“三國時,魏則市於蜀,而吳亦資西道”。《三國志》卷32《先主傳》注引《典略》言曹操死,劉備“遣軍謀掾韓冉齎書弔,並貢錦布”。劉備素日以漢宗室自居,視操父子為篡漢仇敵,但因吳襲殺關羽,攫取荊州,備將東伐,故偷偷向曹丕弔唁曹操之喪,並送錦布,以行權宜之計。正如曹操曾給諸葛亮贈送雞舌香一樣,故《典略》的記述可能屬實。《後漢書》卷82下《左慈傳》記有曹操“遣人到蜀買錦”之事,按操比較崇尚節儉,而且禁止穿錦,尚且有購買蜀錦之事,說明魏蜀之間實際貿易並不很少。就蜀漢而論,諸葛亮以賺錢富國為先急之務,自然樂於與魏貿易,且貿易品種也不會只限於蜀錦一項。《左慈傳》還言操向左慈表示喜吃“蜀中生薑”,於是,“語頃,即得薑還”。左慈即刻得到蜀薑之事,不過是玩弄魔術,進行欺詐,但魏境已有商販出售蜀薑,則是完全可能的。諸葛亮曾經多次給孫權送去蜀錦,如《三國志》卷47《吳主傳》注引《吳歷》曰:“蜀致馬二百匹,錦千端及方物,自是之後,聘使往來以為常。吳亦致方士所出,以答其厚意焉”。吳蜀既為與國,且有長江水運之便,故二國之間的貿易當較蜀魏之間為興盛,自不待言。而蜀錦當能透過吳境從海道與東南亞及中亞各國進行貿易,也是意料中事。《蜀都賦》說成都市:“市■所會,萬商之淵。列隧百重,羅肆巨千。賄貨山積,纖麗星繁,舛錯縱橫。異物崛詭,奇於八方。布有橦華,麫有桄榔。邛杖傳節於大夏之邑,蒟醬流味於番禺之鄉”。《三國志》卷30《烏丸鮮卑東夷傳》注引《魏略·西戎傳》曰:“大秦道既從海北陸通,又循海而南,與交趾七郡外夷比,又有水道通益州、永昌,故永昌出異物。前世但論有水道,不知有陸道”。可以設想,蜀漢時與大秦(即羅馬帝國)等國進行包括蜀錦在內的貿易必然較兩漢有更大的發展,只是史書失載罷了。
一、屯田的興辦時間和地點
江南廣大地域,土壤肥沃,氣候溫暖,雨水豐沛,然而人口稀少,可墾地多,農業發展潛力極大。自春秋戰國以降,南方經濟文化日趨進步。漢末中原戰亂,人民大量南移,使孫吳在江南立國獲得眾多的勞動力和生產技術。|Qī|shu|ωang|三國之中,吳最後亡,孫氏在江南統治八十五年,透過廣大軍民的艱辛勞動,江南以至嶺南的開發,又達到了一個新的高度。日後東晉南朝所以能夠以江南半壁與北方經濟發達地區相對峙達二百七十餘年之久,是與孫吳時期的開發分不開的。
孫吳也和曹魏一樣,政府一切開支除仰賴廣大個體農民供給以外,還需興辦軍民屯田,以補充軍糧之不足。由於古代史家對農業生產記述很少,所以流傳至今的有關孫吳屯田史料比曹魏更缺乏。我們只能根據一些零碎而模糊的史料,試為蠡測與縷述。據《三國志》卷47《孫權傳》載:
黃武五年(226年)春,令曰:“軍興日久,民離農畔,父子夫婦,不能相卹,孤甚愍之。今北虜縮竄,方外無事,其下州郡,有以寬息”。是時,陸遜以所在少谷,表令諸將增廣農畝。權報曰:“甚善,今孤父子,親自受田,車中八牛,以為四耦。雖未及古人,亦欲與眾均等其勞也。”
以上材料說明:長期戰爭使農民兵役、勞役負擔十分沉重,生活至為困苦。所在少谷情況,使孫吳統治者感到頗有“增廣農畝”的必要,從“陸遜表令諸將增廣農畝”一語看,諸將均已從事屯田,但需擴大生產。至於孫吳開始興辦屯田的時間,還需稍加討論。據《三國志》卷58《陸遜傳》載:
孫權為將軍(在建安五年,即公元200年),遜年二十一,始仕幕府,歷東西曹令史,出為海昌屯田都尉,並領縣事。
《陸遜傳》言遜死於孫權赤烏八年(245年),享年六十三。由此推知遜始仕孫權將軍幕府在建安八年(203年)。此後遜作過東西曹令史,估計遜出任海昌屯田都尉約在建安十年或稍後。但不能把遜任屯田官作為孫吳開始興辦屯田的時間。一般史家認為吳屯田晚於曹操建安元年的許下屯田。(奇*書*網^。^整*理*提*供)我以為從孫吳的主客觀條件看,孫吳也並非沒有在建安元年左右已開始興辦屯田的可能。因為江南戰爭較少,許多地區有安定的環境可以屯田。據《三國志》卷7《呂布傳附陳登》注引《先賢行狀》載,徐州牧陶謙於興平元年(194年)或稍前,表陳登為典農校尉,在廣陵郡東陽縣進行屯田。當時江東情況尚較廣陵安定。陳登既然能在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