希望之舟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奇妙書庫www.qmshu.tw),接著再看更方便。
以享水神、魚神,讓他們“吃人嘴軟”,不好意思再阻礙太昊船隻往來大河兩岸。
“下水!”風餘將手中墨龍旗一舉,88名太昊地精壯漢子抬起“太昊號”,喊著整齊的號子走向大河邊。一半的漢子涉入水中,其餘的人在沙灘上。“船長”是七風舟搶著擔任的。現在正忙著把纜繩系在碼頭的木樁上。
“坐船嘍!”匠人們歡呼起來。
已經訓練了近半個月的12名新晉“水手”們率先登船,找好自己的座位,持槳準備,每柄槳都用繩系在了船身上,以免不小心的水手將船槳失落水中。
然後是12名匠人和長老,包括我,成為了第一批“乘客”。
“收纜!開船!”船老大風丹意氣風發地站在船頭,手中地小旗直指對岸,然後坐下擂響一面皮鼓。
“太昊號”緩緩地離開了碼頭。寬大的船身給了乘客們前所未有的安全感。初時還不覺得,到後來逐漸加速,竟有了一點“乘風破浪”的感覺。“嘭嘭嘭!嘭嘭嘭!”
有節奏的鼓聲激勵著水手們不知倦怠地划動木槳,“太昊號”在大河水面破浪前進,速度遠快於多數族人步行速度。
“讓我們蕩起雙槳! 小船兒推開波浪!”
我在船裡放聲高歌,引來‘乘客’們面面相覷。
當兩岸皆茫茫,進入大河中央時,乘客們也忍不住手癢。紛紛提出過一把划船癮。
水手們樂得休息,訓練時還從來沒有這麼高強度地連續工作過呢!
結果就是一幫子樂呵呵的“老水手”們胡亂地划著槳,在大河上喧囂著前行。
我在船後一直負責掌舵,根據大河對岸升起的號煙,把握船行的方向不致偏離,這時也注意觀察了一下船舷的吃水情況,水面上地船身還有1米多,吃水極淺,近50平米地船艙,坐了25個人,還顯得很寬鬆,讓我都有點擔心船的穩定問題。
當然這個問題在設計時也已經有所考慮,整體上船身還是比較平穩的,畢竟寬度達到了五米多,應該不至於輕易傾覆,但為了穩妥起見,以後在輕載執行時,還得提醒風舟他們裝上一些壓艙物,對運輸安全有好處。這一項得寫入“渡船管理條例”裡面去!
儘管“老水手”們比較業餘的水平大為耽誤了正常的船行速度,但在換回專業水手以後,我們的首航還是在上午11點左右結束,考慮到啟航和裝載的時間,總行程最多隻花了兩個小時多一點。
毫不誇張地說,有了“太昊號”,太昊族人終於能夠做到“渡大河如履平地”了!
鹽碼頭這邊,號角鼓聲齊鳴,在還沒有鞭炮胡時代,這已經是最能體現喜慶胡表達方式胃,“太昊號”上地大鼓在裡許外就以歡快的鼓點與岸上應和。
贏坷還好,在製造期間就曾經參觀過“太昊號”的模型,有一定的免疫力,贏濟和其他少昊長老則瞪目結舌,看著眼前的“龐然大物”發呆。
汗!——其實這傢伙最多就能夠裝30噸左右地“安全載重”,總有效排水量不過40噸左右。
相對於之前的“船筏”,這東西的確在載重和安全性方面勝過許多,但與後世地大型木船,還是有不小的差距,不過在這個時代,如此大的船的確也算得上“超前”之作。
歡呼聲中,風舟揮動手裡的“小墨龍旗”,率全體乘客下了“太昊號”。
水手們則忙著將船系在岸邊的木樁上。
鹽碼頭這邊已經準備好了豐盛的午餐,按他們的經驗,近20裡的水程應該要到下午才能抵達,眼下的這一餐是為岸邊的少昊長老團準備的,卻讓這批提前抵達的客人趕上了。
從速度比較,這艘船的速度是原來哪怕最快快的“船筏”也要快兩倍!
而從載重比較,這艘船的載重應該是同面積“船筏”的五倍以上!
鹽碼頭的“碼頭工人”們趁我們午餐時,將準備好的貨物——鹽袋和銅錠搬上了“太昊號”。
返程時,船上沒有變的乘客只有我和風舟,水手換成了鹽碼頭這邊的人,而乘客除了少昊的長老代表,居然還有兩匹馬!
第二百三十八章 … 為誰辛苦8月底,粟穗的清香提醒我,又是一個豐收年景到了。
無心在碼頭邊守著匠人們造船,我急著趕回太昊城,參加太昊七年的秋收!
此時已經有“少昊號”、“大元”號、“貿易號”三艘船同步製造,並都已經進入了尾聲,長度都在15米左右,我要求匠人們積累這個尺寸的製造經驗,並大量培訓新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