希望之舟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奇妙書庫www.qmshu.tw),接著再看更方便。
由我在執筆,他們只是旁觀、提問和討論而已,還需要一點時間消化吸收。
三天以後,每一名匠人都在我地提問考核下過了關,對船身上的每一個構件都瞭如指掌,對連線部分的處理和安裝也能說得頭頭是道,才真正進入了“造模”階段。
此時太昊城中已經按我的要求,在給少昊鑄銅鐘的同時,將我所需要的50把銅鋸送了過來。
但這個時候還不能全部用了,匠人們只取用了其中8把。
“模型船”長度約2米,高30厘米左右,30多人花了大約10天時間才造出來,而這還是在我全力指導的情況下。
這下子碼頭上的匠人們才明白,造船是一項何等浩大地工程。
“族長,俺們這點人手根本不夠啊!”風舟訴苦道。
“不用擔心!”我拍拍他地肩“叫人到少昊去,告訴贏濟——我要的人手得給我送過來了,這一次我先要100名!”
少昊族人在贏坷的帶領下到了碼頭邊此時“太昊船模”已經透過了下水測試,正在“開發辦”裡檢驗滲水的情況。
“這就是族長所說地‘船’?”贏坷對這個東西頗感舉趣。
太昊族長無所不能,造出點特別的東西也在情理之中,但這個兩米多長的東西究竟能做什麼用呢?
“坐在這個‘船’裡,就能輕易地渡過大河,以後少昊到太昊更方便了!”風舟在一邊解說。
“這麼小的東西能渡過大河?”贏坷瞪大了眼睛。
呵呵,不僅要渡過眼前的大河,過兩年,我還指望它能渡過南方的大江呢!
“這麼小的當然不行,可是我要做的更大得多!少昊族人會參加這個工作,將來的船是這個模型的5倍以上!”贏坷對這個說法沒有概念,製造“模型”的方法在原始時代還太超前了一些,但後世的許多大型裝備、建築都是先做了模型才做實物的,像鄭和下西洋的寶船,還有幾乎在奴隸社會後期以後所有的大型宮殿建築群,都做了模型。
有了人手,造船工程得以迅速實施,新增的上百勞動力和原來的碼頭上的太昊族人一起,投入到緊張的伐木、鋸板工作中去。
眼下太昊的鑄鋸工作已經得到很大改進,新鑄出來的鋸長度已經達到1米2左右,並且普遍採用了雙人持鋸的“對鋸”方式,勞動效率大為提高。
但長鋸的一個重要缺陷是容易“脆斷”!——鋸著鋸著,就從中間斷開了,兩截鋸只能當成板鋸用,或者就只能報廢重鑄。
十來天以後,搞得我也煩了,光送鋸就讓騎兵跑了好幾趟,所有的鋸幾乎都換了一遍,有的鋸已經換了兩遍。
“叫土魯過來——在碼頭鑄鋸!”
第二百三十七章 … 太昊初航
有了以‘噸’為單位的海量銅庫存,加上從太昊錫庫裡調過來##的錫錠,從太昊趕來的銅匠們全力以赴趕製和修復銅鋸,木板的產量和質量得到很大提高。
8月初,一艘有艙、舵、槳的船終於出現在我們面前。和我最初的構想不同的是,由於有了模型的幫助,第一艘“船”的長度達到了16米,寬度也達到了5米,底部平坦,淨高達到1米6,艙很淺,隔成了五個艙,隔板在實際製造中起到了連線船板和強化船身的作用,所以比我原來設計的要多。舷高有60厘米左右,船身前端是尖的,利於破水,後端有一個小平頭,上置舵架。
艙底部的木板採用了榫卯結構和溝槽鑲嵌,已經能夠很好地起到防滲作用,在模型實驗中,沒有釘上獸皮的船艙在一天之內也只是進了少許的水,釘上獸皮以後,兩天之內也基本上是乾的,這對於渡過大河來講,已經完全足夠了。
8月8日,選了一個吉利的日期,上午8時許,數百人趕到岸邊,參觀“太昊號”新船下水儀式。
銅碼頭這邊是造船廠,也是主要的儀式舉辦地,我和太昊的多數長老都在這邊,而鹽碼頭那邊則是少昊的場地,贏濟和贏坷帶著少昊長老團在那邊迎候新船o
香案擺在滔滔大河邊,儘管咫尺不聞人聲,我還是照本宣科地讀了祭文。
“太昊七年8月8日。太昊族長元齊,謹領太昊族人,祭告於太昊先祖及諸神:我族歷經多年河澤之苦,部族阻於大河之隔,使族人不能涉大河而行,銅鹽不能越大河而渡。今乃以合族之力,制‘太昊’號以渡大河,是為太昊族人千秋福祉。故禱於諸神及先祖,佑我太昊船舸。通江達海,永無翻覆,利通諸族,永世其昌!”
隨後是將三牲祭禮投入河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