希望之舟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奇妙書庫www.qmshu.tw),接著再看更方便。
�
而且“神”村長還建立了任何野獸都不可能突破的牆,讓族人可以在任何時候在村子裡自由地活動!
這對那些看見森林就害怕,除了10名以上的戰士組隊就不敢走出洞口的族人來說是驚人的。
何況他們還親眼看見“神”村長的騎兵騎著“草原上的神獸”給他們帶來海鹽,並羨慕地看著被騎兵選中的青年人或小孩子騎上“神獸”到“神”村去生活。
因此大元族已在不知不覺中被草原以南的部族稱為“大元神族”。
大元村在這些族人的心目中已經成為“神”所在的地方。
還有一些小小的疑問:“神”村長要那麼多人做什麼?
“神”村長還能做些什麼?他還想做些什麼?
(村長想要啥?要票三!這還問?大大們:點完書記得隨便扔點票票哈!謝謝謝謝)
第二十章 文明緣起
“村長到底要這麼多人做什麼?”
木青腦袋裡其實也在想這個問題。
以我對原始語言的掌握水平,以及現有原始語言詞彙的數量看,要跟木青解釋清楚這個問題是一個具有很大挑戰性的問題。
不過幸而木青也沒有問。
從社會發展史來看,只有當原始村落的規模愈來愈大,安全感愈來愈高,生產能力愈來愈強,生活物資愈來愈多的情況下,才有可能進行更深入的社會會分工,才會誕生更多的技術和發明。
“倉廩實然後知禮節。”
茹毛飲血的原始社會進化到文明社會,其中一個重要的條件就是——在生產工具的大發展後出現生產過剩!
然後才會有文化和文明!——餓著肚子是寫不出好詩來的。
從新石器時代進化到農耕時代,有幾個重要的社會進步標誌。
一是產業誕生——從狩獵中誕生了畜牧業,從採摘中誕生了農業。
二是文字出現,從“結繩記事”,用巖壁畫描述生活到使用具有抽象表達能力的“文字”,是一個質的飛躍——從形象思維到抽象思維的飛躍。
文化和文明有了最重要的載體!
目前我要做的就是在歷史前進的關鍵地方,往滯澀的車輪上推上關鍵的一把!
從而啟動文化時代。
從前期所做的工作來看,隨著人口的增加,以及生產工具的改進,狩獵者——主要的食物生產者——在總人口中所佔的比例,從最開始的大約三分之一,減少到目前只需要十分之一,90%以上的人就可以從事其他工作。
所以我才得以修築圍牆,建設畜欄,建築房屋,擴大陶器生產,開創農業,甚至在部落衝突中有足夠的機動力量可供使用——如今還能夠從事較大地域範圍的貿易活動。
在這種條件下,是該“創造”文字的時候了。
我決定在“村子”裡開辦“學校”!
但有幾個工作必須得同時開展——農業將在今年的豐收後成立專門的“部門”來管理,畜牧業需要將範圍從畜欄內圈養擴大到能在草原上放牧,村子的圍牆應當加以改進,基本的生存技術應當擴散!
文明的發展有一個基本的規律:金字塔規律——當已有的技術和文化大面積擴散後,就會催生下一個層次的技術和文化。
我們已經普遍比其他部族發展高出了一個層次,如果這個差距愈來愈大,會導致部族間的不平衡,加大出現衝突和其他部族衰亡的可能——像陶器就是一例,不是因為陶器,就不會流“第一滴血”!
所以我決定將魚網、骨(或石)矛、弓箭等技術先擴散出去——看得出來,木青對眼前的部族優越地位已經習慣了,對這幾項技術的擴散有一點不太滿意。
不過稍後將要讓他噴血的是另一個任務——認字——我滿眼同情地看著這個30多歲的“學生”:同學——該你入學的時候了,老師我不會因為你超齡就放過你!
現在先讓他輕鬆地憂鬱幾天。
我讓騎兵們散佈出去幾項“通知”:
“大元神族”歡迎各部族前來“相親”,所有的“神族”青年只有在能使用和製作石矛、魚網、弓箭的條件下才能參加相親,而且這一次我們不會把相親與陶器貿易聯絡起來,誰相上了“神族”青年,在“人員對等流動”條件下,可以把這些“技術人才”帶走!
從吳山族俘虜過來的戰士們只要透過培訓,就有資格參加相親——我已經很難核實究竟哪些人是“已婚”的,就乾脆同意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