希望之舟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奇妙書庫www.qmshu.tw),接著再看更方便。
顯得緊張起來。
前期出發的騎兵有一個重要的任務,就是將太昊建城的地址告知由族各村,並在城址處恢復起這個村子的住宿功能。各村對鹽的需求得到了基本的滿足,紛紛表示願意支援太昊建城,而我開出的條件是:在建設過程中,每名勞動力每月可以帶2斤鹽回村!另外太昊還開出一斤黍粒換30斤鹽或20斤粟的價格,向由族各村交換黍粒。
這一點早在我來到大方城址之前就已經宣佈了出去,當初的主要考慮是減少對於從太昊運輸粟米的壓力,但從這一次長途運輸的經驗來看,30輛用於運粟和鹽的青銅車就運輸了8噸多粟米,往返約一個月可能還不到一點。如果能有更多的青銅軸牛車投入運輸的話,那我就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實現對糧食的部分自給,並不一定完全依賴於由族的黍。
不過很快由族人就讓我打消了這方面的顧慮。
我帶來的第二批共4噸鹽,其中的兩噸在十天不到的時間就變成了60噸黍米。由族人還沒有種植粟,從黎族那裡得到的少得可憐的粟基本上都在這個春天種了下去。估計秋天裡的收成中,粟的收成還不到總收成的十分之一。
看著裝糧食麻袋變得緊張。存糧食的草屋和人的居住已經發生了很大沖突,舊草屋的修復和新草屋的建設都有點跟不上了,我立即停止了換鹽的交易。
“建房!”
大方城進入了緊張的建設階段,前期的工作已經準備到位,這一次,我反其道而行之,決定先修城中的大部分建築,再修圍牆。
這裡經過由族人上百年的開拓和狩獵,猛獸大大減少。也沒有明確的敵對部族,所以簡單的防禦用籬笆牆就可以先保障起來,新方案可以縮短入住前的工期。
青銅車在一隊騎兵的護衛下返回了太昊城,我畫了草圖交給匠人們帶回去,土魯應該能夠看懂我現在所繪了設計圖了,畢竟彼此已經經過了13年的合作,加上土魯對於木工和銅器的高度敏感,一點點提示就應該能夠讓他了解新設計對青銅牛車會有多大的意義。
下一步,我要求每次只來10輛運鹽的牛車就可以了。
大方城的工地上,繁忙的基礎建設正式開始。儘管城牆被列到了第二位。讓位於城內的建築,但有的東西是不能推後的。
新城在高出村子約10米到15米左右的坡地上,近1000米邊長的範圍內圈起了一個新城的大致模樣,村子邊上的小溪成為了護城河的排水溝,溪水的上游則成了護城河的水源。利用後世所學的一點簡單水利知識,一條數百米長的露天引水渠將溪水的落差集中起來,引入了護城河所在的方溝。
護城河是最先開挖的主要工程,引過來的水還可以用來制磚和製陶,大量的建城用陶管少不了要用到水。
從護城河挖出來的土也是燒磚的重要材料,規劃的匠作區內,數十座磚瓦窯拔地而起,太昊匠人們投入了緊張的製坯工作。由族人則負責土方開挖。
新帶來的建築工具中,出現了大量新制的青銅鋤,這是在黃銅時代所不能想像的,黃銅的鋒銳度遠達不到用於制鋤的要求。銅犁的尺寸粗大,還勉強可以用較硬的黃銅。鋤則不可能用到黃銅,那東西太軟,用不了多久就會變形,還不如石鋤來得有效一些。這一次築城中使用的青銅鋤就好得多,基本上達到了和我所知道的鐵器差不多的效果,即使有磨損的地方,稍加打磨也能繼續使用。太昊銅匠對此已經輕車熟路,居然還帶了兩具鼓風機過來,大不了將青銅重融一次就行了。
“爸!——我要在這裡建一座房子!”
元方是工地上的積極分子,從來沒有見他對建築這麼熱心過,太昊城裡什麼地方搞新建設他是絕對不關心的,但大方城在他眼裡是“我的城”,這個就不一樣了,從總體的規模到每一個建築開工,都少不了這小子的影子。
這不,在緊鄰宗廟廣場的居住區,他就急著為自己選擇了一塊“宅基地”。
我撫著他腦後那把“馬尾”,心想,等你小子也成家立業,有自己的房子乃至自己的城的時候,老爸已經不復壯年了吧。
梅梅這些天成了建築大軍中最繁忙的人之一,主要是負責後勤那一塊,田地裡的草棚下,數十口超大的陶鍋整天都忙個不停,上千人的伙食是一個不輕的任務。梅梅很少有當“領導”的機會,這對她大大咧咧的性格也不太適合。但建大方城對她的意義不一樣,居然遠比我想像的要稱職得多,本來我以為她最好參加狩獵隊,為建築工們增加一點肉食,或者參加巡邏也行,誰知道讓她接手了幾天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