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了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奇妙書庫www.qmshu.tw),接著再看更方便。
之後,胡維風頗有些受騙上當的感覺。但就在此時,他以外的發現了林太平附註在最後的幾行小字:2002年8月6日,由設在孟買的印度技術研究院歷時8年研製而成,印度最大的行走式機器人“舞王”走出了實驗室。
這種名為“舞王”的機器人身高約在米左右,重達250多公斤,基座為一六角形的底盤,裝有6條機械長腿,由18個軸控制,分別安裝在底盤的6個角上。在18臺電子發動機的帶動下,每條腿都轉動,形似一個巨大的蜘蛛。此外,“舞王”的基座上還裝有用於控制和監視的電腦。據報道稱,“舞王”在一臺無線臺式電腦的遙控下,不僅可以行走、轉彎,還可以爬梯子、翻越45厘米高的障礙物。此外科學家還為它設計了好幾種走姿,包括能像螃蟹一樣橫著行走。據測算,“舞王”型機器人15分鐘可在平地行走100米。
“印度軍方想在達卡的巷戰之中投入軍用機器人?”看完林太平的郵件,胡維風心中的疑惑仍然沒有解開。儘管“舞王”機器人所有的機械、電子和電路系統都是靠印度本國現有的資源獨立開發而成的。在設計之初其所能攜帶的用於檢查和維修用的照相機、操縱器、監測儀等工具,都在實際部署中有望在災區或一些道路險惡的地方發揮作用,甚至換裝武器投入戰場。但是與其他國家最新一代行走式機器人相比,印度的“舞王”的個頭顯然太大了,比如加拿大開發“羅巴”機器人的身高便僅只有1米左右,而美國軍方投放在阿富汗戰場的第一代軍用機器人—“赫爾姆斯”,身高僅米,長米,體重更是不到20公斤。
在現代化戰爭如此巨大的機器人除了在出現之初,給敵方計程車兵造成心理上震撼之外,很難象科幻電影和動畫片中所展現的那樣—不畏敵方火力,長驅直入。其巨大的著彈面積和遲緩的動作,將很難抵禦敵方士兵手中的單兵反坦克武器和大口徑機槍。所以儘管林太平最後所提供的情報令胡維風眼前一亮,但這思維的火花也僅僅只是轉瞬即逝的流星而已。最終胡維風依舊沒有第一時間參透“舞王”的真正含義。因為他恰恰忽視了最重要的一點—時間—此刻距離第一代的“舞王”型機器人公開露面已經過去了漫長的6年時間,6年足以讓一個嗷嗷待哺的虎仔長成一頭山林之王,而6年也足以讓一臺百無一用的實驗型的軍用機器人成為戰場之上的新銳。
此刻在孟加拉首都達卡的總理府內,從包括下水管網在內的各種地下管線之中不斷爬出的八足類蜘蛛型的爬蟲而成為了防禦者最為真實的噩夢。在他們最終破土而出之前,這些習慣於黑暗的機械生靈已經成功的破壞了總理府的電力系統。失去了電力支援之後,所有的照明系統都只能是昂貴的擺設。黑暗本就是人類與生俱來的恐怖之源,加上這些人類常識之外的怪物從地下撕開各種管道連線口破土而出之時,那巨大的恐懼所帶來的衝擊足以令陽光下最勇敢計程車兵戰慄。
“去吧!偉大的毀滅之神,張開你的第三隻眼睛消滅你面前的敵人吧!”在遠離戰區的加爾各答,作為印度甚至是全人類第一支實戰機器人部隊的指揮官—來自孟買印度技術研究院的巴爾屯杜。瑟思教授對自己的傑作倍感自豪和驕傲。隨著機械設計和人工智慧技術的不斷進步,機器人在軍事領域發揮的作用正愈來愈大。軍用機器人將會成為資訊化戰場的基本智慧單元,具備獨立執行作戰任務和打擊敵人的能力,甚至主宰未來戰場。這些理念實際上已經成為了全世界軍事家們的共識。
面對著伊拉克戰場之上,反美武裝不所不在的突然襲擊,美國軍方與馬薩諸塞州“我機器人”(iRobot)公司訂購了100臺新型名為“菲多”的“嗅彈”機器人。長期以來承受著來自北方特種滲透威脅的韓國,也在加緊研製兼有監視、跟蹤、開火和語音識別等功能的SGR…A1型機器士兵,以在在朝鮮與韓國之間長達248公里的非軍事區及韓國漫長的海岸線或機場一類的關鍵地點輔助部隊執行任務。
不過根據美國五角大樓的預測,到2015年才會有第一支機器人部隊正式進入現役。而戰場上的機器人數量將超過人類士兵的“機器人戰爭”時代則將會出現更為遙遠的2020年。不過這一切所有的猜想已經被他、巴爾屯杜。瑟思教授徹底的顛覆了。這不僅是巴爾屯杜。瑟思教授一個人的成功,更將是整個印度機器人工業的驕傲,這怎麼會不讓一心沉醉於機器人科學的巴爾屯杜。瑟思教授“老夫聊發少年狂”呢?
當然在巴爾屯杜。瑟思教授此刻得意忘形的笑容之後,卻是印度科學家在過去的6年之中無比艱苦的研究和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