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雅頌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奇妙書庫www.qmshu.tw),接著再看更方便。
,日本企圖以中國大陸為基地,北攻蘇聯,南進太平洋地區。太平洋戰爭爆發後,日本以先發制人的突然襲擊,不到4個月就幾乎佔領了整個東南亞,開啟了通向印度洋的道路。東方的局勢更加嚴重。如果德、意、日三個法西斯國家一旦把歐、亞、非戰線連線起來,在戰略上集中兵力緊密配合,對世界反法西斯主要盟國構成全球性大包圍,那麼,英美蘇都必將陷入兩線作戰和被各個擊破的危境。
太平洋戰爭爆發後,整個地球表面幾乎都已成為戰場,在這極其危險的情況下,歷史給全世界愛好和平的聯盟國家提出了一個十分迫切的全球戰略抉擇問題,即面對德意日三個敵人和歐亞兩大戰場,怎樣聯合一致,相互協同,共同消滅法西斯,爭取世界和平。無論是英美,還是蘇聯,它們都始終堅持歐洲第一,先歐後亞的戰略方針。從整個第二次世界大戰的情況來分析,這個戰略方針對首先打敗頭號法西斯德國,贏得世界全域性戰爭的勝利無疑是重大的。然而,英美蘇等國之所以堅持並能夠使這一戰略方針獲得成功,在很大程度上,有賴於亞洲人民的反抗,尤其是中國的抗戰。因此,1942年上半年,亞洲和太平洋的局勢最為嚴峻。
蘇聯地跨歐亞兩洲,地緣上正好夾在德日之間。希特勒曾經狂叫:“要獲得‘生存空間’,只有在主要是犧牲俄國的情況下才有可能。”'注:希特勒:《我的奮鬥》,轉引自美國威廉·夏伊勒:《第三帝國的興亡》第4章,第121頁。'日本一直把蘇聯視作“絕對的敵人”,1936年,日本關東軍擬定的《西北施政綱要》強調要“開闢一條包圍蘇聯的防共走廊。”可以看出,蘇聯一直面臨著腹背受敵、東西夾擊的態勢。1941年夏秋,當德軍迅速向蘇聯腹地推進之時,正是日本北進的千載難逢的良機,以外相松岡為首的親德派,極力主張配合德國進攻蘇聯,並作好了北進的臨戰準備。關東軍在中國東北還進行了“關東軍特別大演習”為代號的秘密動員,從日本國內向東北和朝鮮輸送了大量的兵力、馬匹和武器。關東軍總兵力達70萬、馬匹14萬、飛機達600架'注:信夫清三郎:《日本外交史》第443頁,每日新聞社1974年版。'。但由於日軍大量被陷在中國戰場,據本就無法對蘇開戰,日本外相松岡不得不哀嘆:“我們日本人因為對中國事變沒有辦法,忘記了自己的理想(北進蘇聯)……這真是可笑得很。”'注:服部卓四郎:《大東亞戰爭全史》第2卷第749頁。'蘇軍元帥扎哈羅夫也承認“日本之所以未立即對蘇開戰,是因為它的大量兵力牽制在中國。”'注:(蘇)M·B·扎哈羅夫主編:《結局》,第16頁,蘇聯科學出版社1969年版。'蘇聯歷史學家茹科夫也曾指出:“日本帝國主義不敢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進攻蘇聯遠東的原因之一,是八路軍、新四軍以及人數眾多的游擊隊的英勇鬥爭,他們在中國把日軍的雙手束縛住了,從而中國人民給予蘇聯人民以很大的幫助。”'注:(蘇)耶·馬·茹科夫主編:《遠東國際關係史》(1940~1949)第523頁,1959年版。'另外,1940年-1942年在中國擔任蘇聯軍事使團團長、蔣介石總軍事顧問的崔可夫元帥在他的軍事顧問筆記中也多次證實,1941年夏秋蘇聯處境最為困難的時刻,在中國戰場,不僅是敵後戰場,就是在國民黨正面戰場也對蘇聯戰局給予了巨大支援'注:(蘇)瓦·伊·崔可夫:《在華使命——一個軍事顧問的筆記》第35~36頁,新華出版社1980年版。'。
第二次世界大戰爆發後,英美的戰略重點一直放在歐洲。1940年夏,英法在歐戰中接連失利。法國投降,荷、比淪亡,美國'cdhyy注:原書如此,似乎應為英國。'孤軍作戰,給日本“南進”提供了大好時機。它準備在中國打通粵漢路、湘桂路,進攻昆明、西安,威脅重慶,迫降蔣介石,並限定在1940年內解決中國問題,為“南進”發動太平洋戰爭創造一個穩定的後方。日本偷襲珍珠港,改變了整個太平洋的戰略格局,也改變了美國國內的輿論。“不要忘記珍珠港”成為激勵美國人民投身反法西斯戰爭的口號。1942年在全美的一次民意調查,其中主張首先打敗日本的佔62%'注:斯蒂爾:《1942年第一次攻勢(羅斯福,馬歇爾和美國戰略的制定)》第84頁,1973年美國版。'。在美國國會和軍隊內部形成了一股強大的反日勢力,他們強烈要求把戰略重點轉到亞太地區,英國首相丘吉爾為此憂心忡忡,他說:“我們意識到一種嚴重的危險,即美國人可能致力於在太平洋上對日作戰,而讓我們在歐洲、非洲和中東去打德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