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9部分 (第2/4頁)
希望之舟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奇妙書庫www.qmshu.tw),接著再看更方便。
家和歷史家們毫不客氣地稱為腳踏兩隻船)的
慣常做法。資產階級在夏天逐漸脫離運動,這反映了新的力量均勢,而不是
造成了這種均勢。採取主動的是那些在讓步與恐嚇之間搖擺不定的外國人,
③ 《血痕》,2,1925 年 6 月 19 日;3,1925 年 7 月 12 日。《救亡》,2,1925 年 6 月 16 日。
① 《北華捷報》,1925 年 11 月 14 日,第 294 頁。
② 《北華捷報》,1925 年 8 月 1 日,第 78 頁。
③ 《北華捷報》,1925 年 8 月 29 日,第 251 頁;切斯諾:《中國的工人運動》,第 266 頁。
④ 《北華捷報》,1925 年 3 月 21 日,第 478 頁;1925 年 4 月 25 日,第 140 頁;1925 年 6 月 13 日,第 440
頁。
① 《密勒氏評論報》,1926 年 7 月 24 日,第 188—190 頁。
② 《北華捷報》,1925 年 8 月 15 日,第 167 頁。
以及把罷工擴充套件到中國工廠和行政機構的工會。和往常一樣,資產階級對事
件作出了反應,但並沒有在事件中採取主動。它增加工資,試圖分裂工人組
織,並在罷工者和外國廠主之間進行調停,以便就工人回到日本公司(8 月)
和英國公司(10 月)工作進行談判。這是天性謹慎嗎?是由於內部矛盾而處
於無能狀態嗎?資產階級應付各種具體情況,卻又一次被歷史的程序所拋
棄。
轉向蔣介石,1927 年 4 月
向蔣介石靠攏使作為政治力量的資產階級迅速被排除出去,這並不完全
是 1927 年革命擴張所強加的最後一條出路。這是 1923 至 1924 年以來一直在
進行的政治思考程序所達到的一種選擇。
這一動向發源於接近新資產階級的自由知識界。1924 年蔣夢麟注意到自
由主義③和新教育已經失敗這一既成事實,兩者都強調個人的發展。《中國教
育改革》在新任編輯陳啟天主持下,宣傳旨在造就對國家有用的公民的國家
主義教育。在中國青年黨及其刊物《醒獅週報》支援下,國家主義思潮在五
卅運動中所起的作用比一般想象的要大。青年黨領袖曾琦(1892—1951 年)
和李璜(1895 年—)可能 20 年代初在法國時受到查理?莫拉的影響,他們
宣傳國家的“永恆結構”,說它是超越社會變遷的,並號召一種全民革命,
即恢復經濟、政治和文化平衡而不改組社會秩序。
國家主義運動是對馬克思主義和無產階級國際主義的一種反動,在某些
方面與自強思想有相似之處。雖然它確實包含了極權主義和法西斯主義傾
向,但一開始並不排斥一切民主實踐;它的精英統治論被某種民粹主義軟化
了。
在國民黨內部,戴季陶(1894—1945 年)這時也採取了相似的路線。由
於他曾經信仰共產主義,所以強調列寧主義組織方法的重要性,夢想把它應
用於民族主義革命(國民革命),以求實現“一種中央集權主義政治領導下
的總體國家”。①
在 1927—1928 年南京政府建立以後,大部分民族主義、階級合作主義和
國家主義的主題都被國民黨正式採納。因此,很難評價它們各自在 1927 年之
前的影響。在此期間,它們似乎在傳統的和現代的城市精英中都獲得了最大
的成功。這種意識形態保持了某些基本的價值觀念——反對帝國主義、經濟
現代化——同時排斥階級鬥爭,因而符合資產階級的願望和利益。在一些基
本點上,如社會和諧、民族獨立和物質進步,這一綱領令人想起 1919 年的綱
領。但它們的精神卻不一樣。為了實現這些目的,資產階級和知識階層以前
是寄希望於西方,現在卻似乎要依靠傳統文化的復興和民族主義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