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部分 (第4/6頁)
希望之舟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奇妙書庫www.qmshu.tw),接著再看更方便。
本和臺灣 14.1
16.2
30.9
22.7
27.4
14.5
美國
俄國
法國
德國
其他
10.9
7.9
10.7
2.4
13.4
──
100.0
9.3
11.1
10.1
4.2
16.0
──
100.0
16.0
3.4
5.4
—
14.4
──
100.0
13.3
8.4
5.6
2.2
23.0
──
100.0
13.2
6.0
3.8
2.5
23.7
──
100.0
26.4
0.6
4.3
5.5
24.4
──
100.0
資料來源:鄭友貴(音):《中國的對外貿易與工業發展》,第 20、48
—49 頁。
在民國的所有年份,跟 19 世紀 80 年代以來的情況一樣,中國的對外貿
易以入超為特點,經常帳戶結餘始終是入超。中國支撐商品入口超過商品出
口的能力,看來在很大程度上來自華僑年復一年地流回本國的匯款,以及新
的外國投資。不過,一切可以得到的關於中國國際收支差額的估計,即使在
匯款和投資都考慮到以後,都包括一個相當數目的“未予說明的”專案。
表 27 中對 1903、1930 和 1935 年的估計,是分別由 H.B.莫爾斯、C.F.
雷默和中國銀行作出的。
在 19 世紀中葉,中國的主要出口貨是絲和茶。它們在 1871 年佔出口總
值的 92%,在 19 世紀 80 年代降到 80%,1898 年降到 50%,自那以後繼續
下降如表 28 所示。在 20 世紀中,雖然仍以自然資源產品為大宗,但中國的
出口相當多樣化了。新的主要出口貨是大豆及其製品,主要產於滿洲。愈益
重要的還有出口日本的鐵礦石和煤,以及日本人在中國的紗廠運往日本的棉
紗。
鴉片是最重要的進口中國的貨物,直到 19 世紀 90 年代它才被棉布和棉
紗超過。大約在 1900 年,棉布和棉紗構成進口總值的 40%。中國華資棉紡
廠和外資棉紡廠的發展,導致棉紡織品進口的下降。為了供應這些新紗廠,
中國變成了一個相當大的原棉進口國。到 1936 年,國內的棉花生產差不多可
以滿足需要;但在 1945 年以後的時期,原棉再度嚴重短缺,這說明了農業生
產的下降和內戰對運輸的破壞。大體上,工業原料和裝備在進口總值中的比
例穩定但緩慢地增長,而這樣一些消費品如棉織品、菸捲和火柴則下降。在
20 年代末和 30 年代初,大米、小麥和麵粉在進口貨中曾上升到重要地位,
但隨著 1935 和 1936 年的經濟復甦又下降。農村特別是城市的人口增長,停
滯的農業產量,落後的運輸,使得供應中國城市人口的任務始終是一個難題。
表 29 列出中國和其主要供貨人和買主的貿易的比例。在 1906 和 1936
年間,貿易漸漸多樣化,如分配到“其他”專案的百分比的增長所示(從香
港進口的急劇下降,是 1932 年實行新的發貨票規定的結果,這種規定想要確
定經過香港運往中國的貨物的真正來源國)。英國、日本和美國是中國的主
要貿易伙伴。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