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必勝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奇妙書庫www.qmshu.tw),接著再看更方便。
因,減肥的關鍵是健脾助運化。第二條養脾的方式很多書中都有提到,如“芡實薏米山藥粥”、“薏米紅豆粥”等方法都很不錯。但我個人還是推薦利用人身上自帶的健脾藥——經絡和穴位按摩。見下頁圖。中醫說:“肥人多痰而經阻,氣不運也”。意思是說,胖人往往痰多溼重,經絡阻滯,原因就是氣的執行不暢,解決的重點就是祛痰除溼,疏通經絡,讓氣的執行順暢。還有什麼方法比循著脾經的方向按摩更能刺激脾經的經氣執行呢?氣的溫煦和推動,能夠很好地調節人體營養物質和水液的代謝,改善臟腑的功能狀況。再加上穴位的重點刺激,可不比其他的外力作用效果更好嗎?我將這個方法講給一位遠從西藏而來的同道中人聽,誰知道,他聽完之後,並不點頭,而是微笑不語。我很納悶,不知道自己說的有何疏漏之處,急切請教。他慢條斯理地告訴我說:“在藏醫當中有一個詞叫做‘阿賴耶識’(相當於我們現在說的潛意識),人體的很多變化都和‘阿賴耶識’中過多的毒素有關,而胖就是當中的貪慾過多。一個人想要的東西太多的話,就會削弱體內的拙火(真陽),如此一來,臟腑就得不到應有的溫煦,垃圾就無法帶走,久而久之就會形成肥胖。所以,在藏醫看來,肥胖不是營養過剩,而是內心貪婪過剩。”這番話讓我想到一個詞:腦滿腸肥。而我們在說這句話的時候,往往後面會跟一句“貪得無厭”。我們在說一個人很胖、慾望很多的時候,不是總習慣用這個詞來概括形容嗎?“如果不能控制自己內心的慾望,再好的方法也只能是隔靴搔癢,抓不到核心”。藏醫如是說。這番話套用中理的醫理來說,也算是“諸病於內,必形於外”的另一種詮釋吧?一個人有著怎樣的內心,天長日久,必然會表現在其外表上。也許,對於想要減肥的人來說,清除心裡的“毒素”比排出身體的“毒素”更重要。
從此吃飯不再貓抓老鼠——治療小兒厭食症就用捏脊法
“飲食自倍,腸胃乃傷”。——《黃帝內經?素問?痺論》
經常碰到有父母來跟我詢問小兒厭食症的,那一臉的無奈和痛心,看得我也覺得難受。以前大人是想吃沒得吃,現在的孩子可好,有的吃不想吃,家裡就這麼一個孩子,卻長得面黃肌瘦的,大人們怎麼能不心痛呢?不過,這裡我還是得提醒一下,父母不是光有愛心就可以了的,還得懂得怎麼去愛,即怎麼樣的愛才是真正為孩子好的。我見過一對父母,他們每天拿著飯碗在孩子後面追著讓他吃飯,吃個飯,簡直就像是玩一場捉迷藏的遊戲。哄到筋疲力盡的時候,就開始發火,用強迫的手段讓孩子吃下去。一頓飯下來,孩子不高興,大人也是身心俱疲。用他們的話來說,哄孩子吃飯,簡直比打一場仗還痛苦。要我說,之所以把吃飯這麼簡單的問題搞得這麼複雜,關鍵還是父母沒有了解孩子不愛吃飯的原因。孩子是稚陰稚陽的體質,脾胃還沒有長好,很虛弱,而現在的飲食呢?不是油炸的,就是燒烤的,我們的脾胃都很難適應,更不用說幼小的孩子了。再加上零食的“澆灌”,孩子就更不愛吃飯了。很多父母對於孩子的營養問題很注意,卻忽視了孩子的心理問題。甚至有的父母覺得孩子還小,不懂事,很多情緒上的發洩也不避開孩子,如夫妻吵架等,而在飯桌上教育孩子更是家常便飯。殊不知,這種情緒上的傷害也會造成孩子厭食,情緒首先傷害的是肝,肝木克脾土,肝不好,就會傷害到脾,脾不好,人就吃不下東西。而且,現在的孩子學習任務繁重,除了要學習課堂上老師講的,絕大多數家庭還會給孩子報個“興趣班”、“特長班”啥的,而這些額外的傷腦筋的學習任務也會影響孩子的生長發育,導致他們的脾胃功能很差。所以,我們說孩子要茁壯成長,不光是身體上的,也包括心理上的,而這兩者偏偏還互相關聯,彼此影響。這裡給家長們推薦一個幫助孩子消化,治療厭食,也能對他們身體的發育助一臂之力的按摩方法——捏脊。見下圖。孩子是一個單純的群體,心理如此,身體也是如此,一般的疾病,只要發現得早,及時採取有效的手段,基本上來說都不會太費勁。因為孩子正處於生長發育期,臟腑器官也在成長當中,新陳代謝很快,有什麼問題稍加調整就能很小兒捏脊讓孩子俯臥,用雙手的食指和拇指提捏小兒脊柱面板肌肉(可以在後背抹上一點滑石粉,防止擦傷面板),一般捏三次提一次,先從頸椎到尾椎,再由尾椎到頸椎反覆10次左右,直至面板潮紅為止,手法一定要輕柔,不要讓孩子感覺很痛不配合。每天晚上睡覺前,或者其他空閒時間,孩子空腹的時候捏一次。每次捏完之後,再在脾俞穴上用拇指按壓2分鐘。一般來說,這樣按摩兩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