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部分 (第2/4頁)
不言敗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奇妙書庫www.qmshu.tw),接著再看更方便。
踐檢驗的。聽了這個相聲的人,也不要光顧著笑話那個不合格的爸爸;很多年紀輕輕要上孩子的父親;多多少少都有一點“原始”父親的味道。
所以不要想當然地認為生下孩子就自然成為合格的父母,做父母之前,必須經過一個自我再教育的過程,這當然不是說懷孩子前一定要辦什麼班,上什麼課。這種教育是一種準備,心理準備、物質準備(包括精力的準備),某種意義上意念上的準備是最重要的。
。 想看書來
天倫之樂表象下可能埋藏的隱患(2)
我覺得這個“意念”可以這樣總結:
要有為父的使命感,舒服的心態去一半,
適當有點這宗教感,不要依賴老人管。
孩子下地就學習, 趕早理論不稀奇。
零歲教育有主體,施動一方在自己。
小兒啟蒙光色盲,硬體軟體要備齊。
一開始樹立以孩子為主體的意識,父母的生活態度上絕對不能對自己再瀟灑放任,這種精氣神,二十多歲的父母是很難具備的,而現在又想養育孩子又想圖舒服是年輕家長的心態。如果家長不能逾越這上難關,成功的學前教育很難實現。
說白了,就是家長有沒有一上做出犧牲的準備,犧牲一點閒適、犧牲一點快樂、說到底就是犧牲一點自我。
這麼多年來,我們家一直有一個規矩,張炘煬學習時,我們當爹媽的不去做其他的消遣,比如看電視等。為得絕對一律的家庭氣氛,父母親是要付出代價的,年輕夫婦很難做到這一點,因為自我教育沒有達到。
書包 網 。 想看書來
理性對待孩子的頭痛腦熱
現在流行著一種說法,說聰明的孩子小時候走兩種極端,要不就是特別好帶,父母親特別省心;要不就是特別“躁”人,好像生下來就是為了折騰父母的。
仔細回憶起來,小炘煬這方面好像是介於兩種極端的中間,不能說好帶,但把我們折磨得昏天黑地的情況,倒是很少發生過。
炘煬母親在從《成長日記》中提到“7月23日第一次回奶奶家”,那一次,張炘煬碰上了人生當中的第一次風險。
在河北老家,孫子回來了,一家人樂樂呵呵,高興過頭了,就有點忘形。孩子站在炕頭上,本來看得好好的,可又是一不留神,突然間孩子從炕上摔到了地上——這一回可不像小時候從小床上滾到地上那一回,摔的聲音特別大,我們都驚呆了。趕快把他抱起來,也沒有了哭聲。趕快往醫院送,折騰了大半宿。所幸檢查出來沒啥要緊的,只是一段時間孩子走路有點一瘸一拐,當媽的就有點犯愁:要是落下了殘疾咋辦?
我就開導她:你不要胡思亂想,孩子小,骨頭嫩,恢復自然需要一個過程。
後來張炘煬果然順利恢復了。
兩口子好不容易有一個獨苗苗,碰到風險,我心裡也是惶惶不安的。回想起來,除了這一次意外事故之外,張炘煬患頭疼腦熱的次數並不多。
雖然我對這個孩子感情上是很金貴的,但對待孩子的病、痛、傷方面,我仍然採取比較理性的態度。
我的原則是——
孩子身體有一點不適,家長絕不要大動干戈。孩子的不適,能透過飲食休養調理,儘量不吃藥,能不打針就堅決不打針。我這種做法源自於老經驗,凡是藥劑都有它的一定副作用。花錢你去買副作用,還不如搞“無為而治”安全穩妥的多。我這個理念的形成可能也跟一次經歷有關。有一次,張炘煬有一點肺炎的症狀,我帶他去了一家醫院打點滴,正輸著液,突然發現不對勁:怎麼孩子的腦袋上腫了一大塊出來?我趕快去找醫生,護理走過來,那神情還有點不高興,折騰了幾次,還是讓人心驚肉跳,針管不是漏水就是倒湧……我一氣之下又換了一家醫院……客觀冷靜地說,現在的社會風氣也不是那麼令人十分放心。我們有一個街坊的孩子,就是因為輸液不當造成聾啞,雖然打了官司賠了錢,孩子的終身殘疾也落下了。我相信許多當父母的也遇到過和我一樣的煩惱,古人的迷信說法,孩子幼小的時候,免不了有許多“促狹鬼”在跟著他,踢他一下,絆他一下。你不能不承認:有時候命運也是殘酷的,你對孩子傾注了那麼多心血,可是一個小環節上的失誤,就會造成終生遺憾。
這麼多年來,就算張炘煬有了頭痛腦熱什麼的,我基本上都採取低水準廉價格求穩妥的處理方式,基本上沒有打過點滴,當然,這樣做有一個前提,就是你要對孩子的健康狀況心裡有數。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