撲火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奇妙書庫www.qmshu.tw),接著再看更方便。
的方案,它們成倍遞增。無論是購買消費品、選擇居住地,還是規劃職業生涯、挑選人生伴侶,我們都有好多種選擇。但是,正如研究人員著重指出的那樣,儘管歷經數千年,我們的大腦仍只是在有限的選擇環境中不斷演化的。
是我們很難適應嗎?許多專家認為是的。我們傾向於把具有多種選擇的環境看成是一種進步、一件好事。但是,它總是好的嗎?心理學家巴里·施瓦茲最近寫了本題為《選擇的悖論》的書。他考察了我們這個擁有多種選擇的世界,發現竟然有207種各式各樣的能力棒,873種各式品牌的洗髮水。他指出,擁有更多的選擇並不總是讓我們感到高興,它實際上只能讓我們痛苦。為什麼呢?首先,它會拖延我們的決策過程;其次,它使我們被“正確的選擇”所迷惑;最後,它會引發一種“這山望著那山高”的想法。難怪這年頭,我們總是聽到顧客們懊悔不迭的報怨。書包 網 。 想看書來
關鍵四 決定!然後邁出你最重要的一步(7)
在生活的各個領域,決策幾乎已經變成了一件越來越複雜的事情。一些至關重要的決定往往要拖上好久才能做出。其實,好多選擇根本都不必考慮的。
心理學家施瓦茲給桑德拉這類的人群創造了一個術語,稱他們是“極大化者”,即沒完沒了地搞調查研究,務求不漏掉任何一個細節,然後才能做出選擇,前提是他們最終還真的能做出一個選擇的話。簡言之,他們事事都想要做到完美無缺。施瓦茲認為,在某些特定的選擇環境中,如果我們能主動縮小選擇範圍,我們將會快樂許多。他還告訴我們,要學會勸誡自己,有太多選擇餘地還不如沒有,許多時候,達到“很好”就足夠了,不要總是拿你的情況和別人比較。
在探索階段,你的精力、信心、接受能力都達到了一個新高,它們無疑是你做出明智決定的堅實基礎。但是,同時它們也容易讓你探索過度,以至於難以做出抉擇,這就好比是騎在旋轉木馬上,不停地轉圈。不幸的是,沒有任何人可以精準地告訴你,什麼時候你的研究是明智的和必要的,什麼時候你的研究搞過了頭,導致可資參考的資訊太多而在決策時陷入癱瘓。所以,還是請你再次喚醒自己的意識。只不過,這一回是讓它作為一個羅盤,時刻提醒你,現在應該向哪裡繼續前進。
當然,向別人尋求諮詢,聽取他人的意見也不失為一個好辦法。這與我們在本階段逐漸增強的自主性並不相牴觸,後者仍然是值得鼓勵的。假如桑德拉早點去問問某位同事,講講她自己的決策過程,並且問問對方:“我這樣努力是否恰當,有沒有做過頭?”對方的回答或許很快就能讓她正確地看待問題。
綜合多方資訊,做出正確決策
“痛下決心採取行動吧!”一些激勵性哲學觀如是告訴我們,“當一回冒險家!唯有歷經風險,敢於涉足未知領域,才能成就一番事業。趕快行動吧,你能損失什麼?”
類似的豪言壯語總是讓我們激動不已。的確,偉大的成就時常都是冒著一定風險才能取得的。但是,生活是不是比這些鼓勵勇往直前的冒險言論要更復雜一些、不確定一些呢?可悲的是,事實正是如此:不是所有的冒險行為都是值得的,也不是所有的冒險行為都是明智的。毫無疑問,我們每個人都可以想起生活中曾經做過的一兩次不那麼明智的選擇,它們可都是冒險惹的禍。說得專業一點就是,對我們絕大多數人而言,我們的目標是當一個恰如其分的冒險者,一個見多識廣、名副其實的決策者,而不是一個騎牆觀望者。
“知人者智,自知者明。”對自己的決策過程瞭解得越深,相應地,你的策略也就越高明。想要做出正確選擇,往往會讓我們揹負巨大的壓力。當然,如果你的決定會影響到他人的工作,那麼決策時的風險就更高一些。可是,為什麼有時你會猶豫不決,遲遲下不了決心呢?是因為擔心別人可能會說什麼或者想什麼嗎?是因為你對自己的決定不是十分滿意嗎?是因為你在進一步蒐集相關資訊,還只是因為不敢面對或不敢做某些事情呢?……為了讓你加深對你自己決策過程的理解,我們在下面列舉出了一些問題,它們反映了人們是如何下定決心的。請看這些問題:
當我要做一個決定時:
▼在做出一個選擇之前,我會盡量多地收集資訊 電子書 分享網站
關鍵四 決定!然後邁出你最重要的一步(8)
▼從整體上對情況有個基本的瞭解後,我就會做出選擇
▼通常,我只對一小部分情況進行核實,有時,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