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部分 (第3/4頁)
瘋狂熱線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奇妙書庫www.qmshu.tw),接著再看更方便。
obell、微軟公司合作,因為軟銀不做軟體生產,自然也就不會和這些世界軟體生產巨頭有利害衝突,避免了惡性競爭的難以意料的後果。並且,由於軟銀擁有日本最發達的軟體流通系統,無論是Nobell還是微軟,當他們意欲進入日本市場時,就不得不與軟銀攜手合作,軟銀因此獲得了更為廣闊的發展空間。
當你願意傾注一切,就沒有道理做不好
1982年,業務蒸蒸日上的軟銀遇到了難題。
他們想在當時最受歡迎的三家計算機雜誌《I/O》、《ASCII》、《MY》上做廣告,雜誌社方面卻以各種藉口拒絕了。這三家雜誌社之所以拒絕登載軟銀公司的廣告,是因為他們都曾計劃從事軟體流通行業,比如《MY》背後的雜誌社曾代理過哈德森公司的軟體,不料軟銀半路殺出,透過專賣權阻斷了該社和哈德森公司的合作,該社為此懷恨在心,於是聯合了另外兩家雜誌社一起拒絕刊登軟銀的廣告。
《I/O》、《ASCII》、《MY》都是專業的計算機雜誌,他們拒絕登載軟銀的廣告,就是想把新生的軟銀公司逼到絕路上去。雖然孫正義在雜誌出版方面經驗缺乏,也沒有合適的人才,但是孫正義仍然決定創辦自己的計算機雜誌。
此決定一經宣佈,立即招致公司內部的強烈反對。畢竟軟銀才剛剛成立,軟體流通事業尚未完全步入正軌,根本無暇去辦什麼雜誌,何況,孫正義要辦的不是一本,而是兩本。
流通業需要宣傳,這是毋庸置疑的。孫正義在軟銀成立之初就有進入出版事業的念頭,只不過,由於公司才剛剛起步,財力和精力有限,所以原本是想放到兩三年以後再做打算。如今,迫於形勢,軟銀要鞏固它在軟體流通業的地位,就必須與更多的軟體廠家和軟體銷售商建立往來關係,而進入計算機出版業,將有助於軟銀開展積極的廣告宣傳工作。
開辦雜誌和我們進入流通業一樣,也是從頭開始,既然我們能夠把流通事業做成數一數二,沒有理由在出版業上我們會輸給別人。
孫正義力排眾議,終於爭取到了大多數人的同意。
當然,孫正義並不是一個草率之徒,他不希望過快地和競爭對手正面交鋒。所以,即使軟銀要創辦自己的計算機雜誌,也絕對不會和《I/O》、《ASCII》、《MY》一樣做綜合性的雜誌。
如果和電腦綜合雜誌正面交鋒,肯定不會取勝。當時各電腦企業的產品並不具備相容性,所以我確立了根據機型不同、編制出內容更豐富的雜誌的戰略。這樣即使兵力很弱,也能取勝。
1982年5月,軟銀推出了兩本雜誌《Oh!PC》和《Oh!MZ》,而孫正義的創意則體現在,在第一期,《Oh!PC》只刊登NEC的MZ…800、PC…800和PC…6000系列電腦的資訊;而《Oh!MZ》則專門登載夏普的MZ…80B、K/C、PO系列的資訊,以求給讀者提供更全面、周到的資訊。
想法是好的,但是,孫正義和他帶領的出版部成員畢竟是門外漢,這兩本雜誌印刷質量和市面上的同類雜誌相比,非常粗糙,很多關鍵細節都沒有做好。最關鍵的是,當時這兩本雜誌在市場上毫無知名度可言。即使雜誌本身就是一個宣傳的載體,它也需要動用一些有效手段去進行宣傳,否則沒有人知道有這麼一個產品的存在,是好是壞當然就無從評價和推薦了。
第3章 追求頂尖(4)
於是,第一期出版的兩個月後,退貨堆積如山,遠遠超過孫正義的預想。一本雜誌的印刷量為五萬本,可是其中有四萬多本的雜誌積存在倉庫裡賣不出去,退貨率高達85%,堆積如山的雜誌被裁成了紙片。
孫正義在雜誌出版上跌的這個跟頭,跌得結結實實的,很痛。
面對這樣的慘敗,戰略家孫正義痛定思痛,他改變了策略,採取了這樣幾項措施:
第一,向讀者發放問卷進行調查,以求從讀者那裡獲得直率而明確的意見。
第二,聘請在出版社工作過的橋本五郎,由他全權負責雜誌頁面大小的調整、印刷冊數、定價等。
第三,花大價錢在電視上為這兩本雜誌做廣告。
軟銀剛剛起步,自己做雜誌已經是飽受譏諷,現在還要下血本在電視上打廣告,任誰來看,都覺得孫正義的舉動太瘋狂了。如果付出了這麼大的代價而情況沒有好轉,那麼,軟銀公司勢必會背上更加沉重的債務。當時還有一個更糟糕的情況,在1982年的一次例行檢查中,孫正義被檢查出患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