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部分 (第2/4頁)
瘋狂熱線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奇妙書庫www.qmshu.tw),接著再看更方便。
大入口網站和一些電子商務、娛樂網站獲得了大把大把的風險資金。新浪和搜狐先後在納斯達克登陸上市,使得第一批“大膽吃螃蟹”的風險投資商如老虎基金、高盛獲得了高額的回報,從而誘使更多的風險資金進入中國的網際網路行業。阿里巴巴雖然偏安於杭州一隅,也是它命不該絕,受益於全球大好形勢,獲得了至關重要的第一批國際風險資金,當然馬雲也不得不接受了對方提出來的苛刻條件。
不過,馬雲的思路很清晰,他自信滿滿,堅信自己正在從事的事業前途無限光明,所以,他希望在獲得投資的同時,還能得到比資金更重要的附加價值。基於這一考慮,高盛的國際地位、經驗和實力打動了馬雲。
後來軟銀進入阿里巴巴的這一事件,在某種程度上也延續地反映了馬雲的這一融資觀。
在此之前,孫正義已經投資了新浪、網易、噹噹網,獲得了可觀的回報。而且,後來那場令人談之色變的網際網路泡沫破滅危機此時還沒有徵兆,孫正義很自信,此時他手握著豐足的資金。1999年10月,軟銀中國基金正在籌建,負責人為薛村禾。孫正義選擇在這個時候再次來到了中國,不僅僅是為新建的軟銀中國基金公司道賀助威,最重要的一個原因還是想看看中國的本土企業。所以他請摩根士丹利公司幫助安排,找一些公司來談一談,希望從中篩選出一些好苗子。到場的大概有10個公司,都是跟網際網路有關的公司,其中就有阿里巴巴。
第8章 與馬雲結緣(2)
應約而來的馬雲其意不在獲得孫正義的投資,他並非未卜先知一場行業的危機就要兇猛襲來,但是他熱愛自己的事業,而孫正義在當時已經有“電子時代大帝”的稱號,這大半來自於他在投資雅虎上的英明決斷,並使得他在中國創業者們的心目中具有非同一般的意義。馬雲十分崇拜楊致遠,對孫正義的仰慕當然在所難免。這是他們的第一次見面,雙方給彼此留下的印象都不錯。
在那短短的傳奇的6分鐘裡,打動孫正義的不僅僅是阿里巴巴的模式,更是馬雲這個人。他們之間的故事就此拉開了序幕。
馬雲剛回到杭州,孫正義的代表團也到了。他們行動“詭異”,在馬雲的公司東瞅瞅,西瞧瞧,然後一言不發,回去了。後來馬雲才知道這一工作主要由軟銀中國的負責人薛村禾負責。
9年後,在一個雲集了幾千名電子商務精英的大會上,孫正義面對臺下眾多的阿里巴巴的客戶兼馬雲的崇拜者們這樣說:
我看到他(馬雲)雙眼冒光,閃動著渴望成功的夢想和Passion(激情)。
這個已經被大家猜測了近十年的謎團,被孫正義輕輕巧巧地揭開了謎底。
當時我遇到了你,那個時候你也是一無所有,沒有錢,沒有利潤。而中國的網際網路行業也僅僅是剛剛起步。你和今天一樣瘦,我可能重了一點。但是你的眼神閃閃發光,我覺得你也和楊致遠一樣的瘋狂,所以6分鐘我就決定對你的公司投資了。
孫正義本人亦是夢想瘋狂的追隨者,並且以一種激情四射的幹勁實踐著他的“世界第一”的夢想。物以類聚,人以群分,具有同樣特質的人必然會獲得他的青睞。比如楊致遠,比如馬雲,無不是這樣。
阿里巴巴團隊是一支素質非常高的團隊
6分鐘就獲得2000萬美元似乎是一種近乎瘋狂的舉動。其實不然,儘管風險投資有風險之名,卻一向對風險有著苛刻的審慎態度。6分鐘的臺上熱鬧,背後卻是精心的調研,也就是說市場調查、盡職調查、宏觀預測、團隊瞭解等程式一個也不能少。
1999年先後的中國電子商務正是紅紅火火的時候,而成立於2000年初的軟銀中國基金在得到軟銀和UT斯達康共1億美元的注資後,開始四處出擊,尋找可投資的網際網路公司。包括阿里巴巴在內,軟銀中國基金當時一共和四家中國公司接觸過,每個公司都看似前程似錦,每個人的故事都無懈可擊,這也是那個時代的特徵之一。軟銀認準了網際網路行業的可作為,但是面對多個選擇,要判斷誰將是最後、最大的贏家,憑什麼贏,還需要做深入的調查。
儘管孫正義願意一擲千金,但軟銀日本總部似乎並不願只押寶阿里巴巴,還想在這四家公司中再投資另外一家,並且打算讓軟銀中國基金跟進。負責這一專案的薛村禾團隊在調查了阿里巴巴回來後,向總部上交了一份報告說,要投就只投馬雲一家。
薛村禾是UT斯達康的創辦人之一,他經歷過該公司從小到大的發展過程。1999年,薛村禾辭去U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