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部分 (第1/4頁)
瘋狂熱線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奇妙書庫www.qmshu.tw),接著再看更方便。
庖歡ê茫 彼錼�宓筆本拖耄骸爸皇翹炱�謀浠�鴕幌慘揮牽�庋�納�獠緩米觶�荒蘢穌廡┪�獠刻跫�笥業納�狻!比蘸笏�用攔�禱厝氈敬匆擔�土η蟊芸�切┦懿蝗範ㄒ蛩刂�淶姆煜恫�擔��≡窳擻爰撲慊�洩氐氖亂怠�
20世紀90年代,日本經濟泡沫時期,孫正義有很多朋友都湧入房地產業。日本最大的公寓租賃公司“MAROKO”,其總裁金澤正一是孫正義的朋友。金澤正一曾力邀孫正義和他合作,但孫正義拒絕了,並勸他要謹慎行事。在孫正義看來,租賃公寓不過是又一個“縫隙產業”。然而忠言逆耳,金澤正一併沒有聽進去。
1990年4月到1991年12月,日本政府為了控制高漲的土地價格,實施了與土地有關的貸款“總量限制”,生生掐斷了那些在房地產上大肆投資的狂熱經營者的資金鍊,不少人因此欠下大量的債務,紛紛破產倒閉。
第10章 管理與革新(2)
1991年8月,“MAROKO”向東京地方法院提交了破產申請,負債總金額高達2777�4億日元。此刻,金澤正一捶胸頓足,悔不當初。
規模比MAROKO小得多的軟銀公司卻得以生存了下來。由於看到了不少經營者陷入困境的窘相,孫正義也把“不投資房地產”作為自己的經營信條之一。比如他從不自建公司大樓,業務擴大了,公司擁擠了,再搬遷到更大的租賃寫字樓裡去。
從創業時,我就一直在想,一般人往往把創新產業等同於縫隙產業。但我一開始就根本沒這樣想。因為所謂縫隙產業,在其成長壯大過程中,其縫隙就被堵嚴了。也就是說,正要賺錢的時候,突然會冒出競爭者,或由於別的原因,發展之路被堵死了。它只能侷限於縫隙存在的時期,侷限於特定的範圍內。我的目標,不是縫隙。用打球時的好球範圍的說法,我瞄準的是中間的中間。
換言之,孫正義選擇的事業方向(戰略)是瞄準了“靶”正中間的紅心,即今後最具成長潛力的核心事業。
強化員工的危機意識
1989年,軟銀的流通部門出現了虧本,這是公司成立以來破天荒的第一次。軟銀以軟體流通發家,並且佔據了日本軟體流通業的半壁江山;但是,流通業屬於技術性不強的行業,准入門檻很低,成為行業老大的軟銀很快就面臨著愈演愈烈的競爭,最終發展成為軟體競相降價的價格戰。軟銀首當其衝,受到了衝擊。
而此時的軟銀,由於業務增長過快,人員增加速度大大快於公司管理的提升速度,早期跟隨孫正義創業的那一幫###已經被提拔到高位,底層員工大多都缺乏危機意識,整個系統的運轉速度明顯慢了下來。
孫正義認為,軟銀尚不是一家大企業,絕不允許早早患上“大企業病”。為此,他採取了一系列的改革措施:
(1)員工每10個人組成一個小組,每組備有經營損益表,逐日修訂更新。
公司內部分成多個小組,能夠實現組織的扁平化,確保公司內部的資訊管理更加健全,加快決策速度。這樣,由小組上報的問題,公司管理層都能做到48小時之內作出決議,這種效率在日本企業中很罕見。公司管理人員還定期對每個小組的業績進行分析,業績不理想的就破產或被其他小組兼併,超過10人時自動分解。
(2)在企業管理上實行徹底的數字化管理,採用“每日決算”制度。
每日決算,即每天計算出各小組和小組成員的營業額和收益情況,以求做到準確掌握每一天預算達成的情況。
在軟銀公司,負責“每日決算”的員工每人至少有3臺電腦,這些電腦都實現了聯網,時刻不停地收集、分析著每天的經營狀況。而這些資料,公司高層人員在世界任何地方都可以透過網路隨時查閱,軟銀也是日本乃至世界上較早實行徹底的數字化管理的公司。
(3)將1000多種經營指標做成圖表。
軟銀還發明出了一種辦法,就是將多達1000種經營指標做成便於分析的圖表。身為總裁的孫正義帶領經營團隊,透過這些圖表準確而及時地掌握整體的經營狀況,以及每項經營的核心目標。哪個部門發生了問題,公司高層人員都能很快覺察到。
一般企業也許會羅列出50種或100種經營指標。但是,這並不能達到分析的效果。只有列出1000種才能知道問題出在哪裡,哪裡應該如何改正。
第10章 管理與革新(3)
(4)定期舉行“敲打1000次”會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