負債賭博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奇妙書庫www.qmshu.tw),接著再看更方便。
金融界四周豎起了堅實的牆壁,以限制其範圍。他們所選擇的對策不是擊退鯊魚,而是圈起更小的水域,在這侷促的空間內遊著。外面的世界中,由於新技術的登場連金融概念本身都在不斷髮生變化之時,他們卻消極怠工,毫不學習新技術。
金融衍生產品的法制化也毫無進展,例如股票期權(Stock Option,即把持有本公司股份的權力作為報酬付給員工的體系),其辦理手續異常繁雜,只有極少數的公司提出申請。不管怎樣,要在東京證券交易所上市,平均要耗費30年時間,該職工優先認股權也就無法起到什麼激勵作用了。在海外,養老金基金的運用屬於最先進的金融領域,但在日本卻駐足不前,始終處於起步階段的水平,至今仍是在金融廳的指揮下,按其要求買入那些無法獲得任何利潤的股票以及低利率的國債。這時,世界進入了21世紀,人們在不經意中發覺:日本在金融市場的培育方面失敗了,在培養與之相配合的專業技術方面也落後了。
鐵製貨幣
在此,我又想到了古代的斯巴達。據古代歷史學家普盧塔克(說,斯巴達開國之父來庫古(規定斯巴達人要使用鐵製貨幣。鐵價值低廉,而且分量又重,因此,只能將其儲藏起來。這樣一來,人們對於賺錢的興趣逐漸淡化,轉而投身於在軍事上建功立業的努力中去。普盧塔克對此這麼評述:“鐵製貨幣攜帶不便,假使其有輸出的途徑,在國外恐怕也難以流通。因為其他的希臘人會對鐵製貨幣之類不屑一顧。……在這種情況下,有錢人於窮人相比並沒有優越之處,無論擁有多少財富,由於沒有辦法拿出去,只能讓它們在家裡睡大覺。”日本的情況也是一樣,擁有了龐大的儲蓄,卻不能使其發揮作用。
以財務省為首的省廳機構為了使金融體系的無能和落後正當化,推出了獨特的日本模型。其中一個典型例子就是1990年出版的榊原英資的《超越了資本主義的日本——日本型市場經濟體制的確立和發展》。榊原闡述:“比起軟弱頹廢的西歐,大藏省的推進方式更具優越性。”在由大藏省官員擔任主教的所謂“日本模型”的教堂中,文化、傳統的神聖恩賜就將灌輸到這個日本式體系之中。
這裡有一個珍貴的教誨。真正的文化和傳統到底是什麼。經歷過千錘百煉的亞洲政治領導們將其作為使權力正當化的手段,提出了崇高的“亞洲價值”。確實,大藏省對於資金自由流動抱有不信任感,這是基於武士傳統而產生的。但是拋開這個背景,從另一個角度看,不要忘記日本同時也擁有著悠久的商人文化歷史。對於資金自由流通的不信任感並非古來有之,其產生如此大的影響還是戰後的事。
明治年間,近代化開始起步,大膽的實業家湧現出來,建立了大型的企業:像三井、三菱、住友等,其中許多被視為“財閥”,至今仍舉世聞名。轉折點出現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之後的財閥解散。在駐日盟軍的慫恿下,官僚開始把持政府。憑工資僱來的官員們不信任戰前的大資本家,竭盡一切手段剝奪他們的財產。
於是,目前這樣的體系就形成了,但如今財務省、金融廳對資金自由流動心存畏懼,其理由只是在於支配力問題。即便如此,最不可思議的是,官僚對金錢的輕視讓人難以置信。陷入如此鉅額的貸款、不良債權、股價暴跌,正常情況下幾乎是要驚恐地叫苦連天了,但日本的官廳卻看似鎮定自若。就像浸在蜜水裡長大的富家千金一般,對於金錢毫無意識。因為只要有需要,無論何時父親都會給她。
江戶時代的商人並非是漠視金錢的富家少爺。井原西鶴如此告誡道:
“儲購引起的蝕本和冶遊的靡費年積月累,昔日才智也似櫻花殞落,紅葉錦緞成襤褸之身。人之盛衰榮枯猶如四季流變,結局亦可能淪落乞丐。生氣也不起作用,穿著紅葉錦緞者也衣衫襤褸,如四季變遷,人身也有盛衰榮枯,結局亦可能淪落乞丐,但正如諺語所言:‘乞丐無傳承’,因為任何人皆可能淪為乞丐。每思及此,人們必須對自己的家業拼命努力、毫不懈怠。”
。。
第九章 國家之財富——金錢法則(3)
金錢第二法則
在加利福尼亞新興企業從事諮詢工作的邁克爾·菲利普斯(Michael Phillips)1977年出版了一本名為《金錢七###則》的書,至今仍被奉為經典。在這本薄薄的書中,七###則的第二條是“金錢有金錢的規則”。也就是說,與人的善意、文化條件無關,需求與供給,收入與支出,利潤與損失,複利等,這些法則絕不能推翻。換言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