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氣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奇妙書庫www.qmshu.tw),接著再看更方便。
e '
出版商詳情為:
A Paris : chez Sebastien Cramoisy; imprimeur ordinaire du Roy ; & de la Reyne Regente。 Et Gabriel Cramoisy ; 1645。
市場例項
上述的《大中國志》法文版,目前在倫敦出售,該書外部尺寸為9×7英寸,標題頁為黑紅兩色。該書為上下兩部分合二為一,第一部分的標題為“De l'estat temporel de la Chine”;第二部分的標題為“De l'estat spirituel du Royaume de la Chine”。 由Louis Coulon從義大利文翻譯成法文。全書含序言、索引共367頁,無缺頁,羔皮紙因年久而發暗,此外無破損。該書的售價5,000美元。
美國紐約目前有一冊《大中國志》的義大利文版在售,標題Relatione della Grande Monarchia della Cina,為1643年的第一版,價格4,500美元。比利時有一本1667年的法文版,售價2,456美元。
三.衛匡國的《韃靼戰紀》
衛匡國生平
衛匡國(Martino Martini; 1614~1661)也是耶穌會士。他於明清兩朝交替時抵華,因湯若望等前輩的鋪墊,而受清朝官方善待,有了充分發揮的前提。
他於1614年9月20日生於義大利北部城市特蘭託(Trente)。該城靠近今日的奧地利,有不少日耳曼人居住。對他的國籍,學界有不同表述,法國人榮振華稱他是日耳曼人,從族裔角度看,應該無錯。而方豪在《中國天主教史人物傳》中將他歸為義大利人,若從出生地來說,也說得通。但根據《天主教大百科全書》(The Catholic Encyclopedia),衛匡國被列為奧地利耶穌會士,這可能在種族與國籍兩方面都契合實際,應該是最權威的。
衛匡國17歲在羅馬加入耶穌會,入羅馬學院研習數學,曾師從德國數學家兼東方學者基歇爾,估計因此而對東方產生了嚮往。1632年,他被派往中國傳教,於當年12月從熱那亞啟程,因旅途遭遇風暴,不止一次被迫返回里斯本。1640年,他到達印度的果阿,因缺乏船隻,又等待了一年多,才重新上路。其中先後三次易舟,至1642年,才來到澳門,前後已用去了四年時間。
1643年,歷盡艱辛的衛匡國終於到達中國杭州,隨後便在浙江的杭州、蘭溪、分水、紹興、金華、寧波活動,又在南京、北京、山西、福建、江西、廣東等地留下了足跡,對中國山川地理、人物掌故詳熟於胸。衛匡國入華之初,明政權正搖搖欲墜。為取悅明政府和士大夫,他取了漢名衛匡國,以示要匡扶大明。他廣交江南名士、達官貴人,致力學習漢語,閱讀中華典籍輿志。
衛匡國到中國時,正是清朝揮戈南下之際。他在兵荒馬亂中數度逃生。他一度受南明隆武帝朱聿鍵之邀,入宮教授有關歐洲的知識。隆武帝的興趣所在,主要為歐洲的彈道學、大炮及火藥生產的知識。遵照明庭的命令,衛匡國穿上了繡花官服,卻偷樑換柱,把它當作做彌撒時穿的聖袍。 txt小說上傳分享
第二章 耶穌會挺進中國(6)
在明清的對戰中,衛匡國先是加入了明朝的陣線,但經審時度勢,不出數月,就轉到清朝一邊。1646年6月,衛匡國受隆武帝之託,前往溫州附近的分水。不久,清兵來襲,衛匡國便在住所門外大書“大西天學修士寓此”字樣,宅內雜置書籍、望遠鏡、顯微鏡等,中設祭壇,上供耶穌像,然後到臨縣暫避。清軍雖破門而入,但未傷害任何人。將領並派人訪覓衛氏,待之以禮,送回杭州教堂,並張貼布告保護。清軍還讓他穿上清朝服裝,改變法式,以便一眼認出是新朝的擁躉。衛匡國改弦更張的唯一目的,是希望傳教之途更為坦蕩。
1650年,衛匡國被推為司庫,應詔赴羅馬教廷公幹。他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