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氣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奇妙書庫www.qmshu.tw),接著再看更方便。
第二章 耶穌會挺進中國(2)
他到中國後,便再未離開。晚年時,他感到時日無多,於是著手撰寫在中國的傳教經歷。死前,這份記錄已告完成,僅留一些空白,待後來補充。這便是著名歷史文獻《利瑪竇札記》的由來。手稿是以義大利文寫成的。據利瑪竇的繼任者金尼閣說,利瑪竇的原意,是將手稿呈耶穌會會長審閱,然後供會眾閱讀,以向歐洲人介紹中國情況,傳達耶穌會在中國傳教之事蹟。
手稿的整理者金尼閣(Nicolas Trigault,1577…1628)是弗蘭芒人(Flemish,今比利時組成部分),耶穌會傳教士,1610年抵澳門,次年到過南京、杭州和北京。在那一批來華傳教士中,他的中文程度,公認最高,比利瑪竇有過之無不及,大量以中文著述,其主要中文學術著作,是《西儒耳目資》三卷,於1626年(天啟六年)在杭州刻印。
利瑪竇去世後,金尼閣將其手稿帶到澳門,1614年,又將手稿帶回羅馬。他趁著路途漫漫,著手將利瑪竇的手稿從義大利文譯成拉丁文,並增添了自己的觀察,又收入了龍華民神父(Father Nicolas Longobardo)、王豐肅神父(Father Alfonso Vagnone)及郭居靜神父(Father Lazzaro )對中國的描述。此外,他還在書中收入了熊三拔神父(Father P。 Sabatino de Ursis)1610、1611兩年拉丁文信件的摘錄。因此,金尼閣整理的《利瑪竇中國札記》,已超出利瑪竇個人札記的範圍,可說是那個時代的耶穌會傳教士記敘中國的整合。該書的拉丁文書名原意,是“耶穌會士利瑪竇神父的基督教遠征中國史”。《利瑪竇中國札記》乃是該書中譯本的名字。
金尼閣整理的拉丁文字於1615年在德國奧格斯堡出版,歐洲立時震動,因為它對中國的描述,來自於利瑪竇三十年的個人體驗,翔實及真切程度,遠超之前的所有出版物,為西方研究中國之第一部紮實著作。
金尼閣將利瑪竇札記整理出版後,便將其義大利文的手稿秘藏起來。從此,利瑪竇的原件便從公眾視線消失了三百年,以致後人以為原稿已佚失。1909年,原稿終於重見天日,在耶穌會羅馬檔案館裡被發現,成了轟動一時的大事。
《利瑪竇中國札記》已由何高濟等譯成中文,中華書局出版。對內容有興趣者,可參閱該書。中文版尚不具收藏價值。
法文第一版
(Histoire de l'expedition Chrestienne au royaume de la Chine; entreprinse par les PP。 de la pagnie de Iesus; prinse en cinq livres; esquels est traictéfort exactement et fidelement des moeurs; loix; & coustumes du pays; & des mencemens tres…difficiles de l'église naissante en ce royaume。 Tirée des mentaires du Matthieu Riccius; et nouvellement traduicte en franois par D。 F。 de Riquebourg…Trigault。 Publisher: Lyons; for Horace Cardon;1616。)
《利瑪竇中國札記》的拉丁文版於1615年出版後,次年,即1616,里昂便出版了第一個法文版。法文版的譯者,正是金尼閣的侄子瑞克貝·金尼閣(Riquebourg…Trigault)。小金尼閣是紀堯姆(Philippe Guillaume)的醫生,而紀堯姆則是今荷蘭王室祖先、奧倫治王子(Prince of Orange)威廉一世的同修。法文第一版(即里昂版)的出版,便是獻給紀堯姆的。
第二章 耶穌會挺進中國(3)
《利瑪竇中國札記》的法文版一出,頓時里昂紙貴,影響遍及整個歐洲。法文版本身是一版再版,又被翻譯成絕大多數歐洲文字,遍地開花。目前,各語種的頭版都是珍品,其中又以法文版的頭版最為珍貴。
《利瑪竇中國札記》法文版頭版已極罕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