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幾何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奇妙書庫www.qmshu.tw),接著再看更方便。
' 來俊臣《羅織經》
“歸來見天子,天子坐明堂。”從這首膾炙人口的北朝民歌《木蘭辭》裡,可以看出自古以來明堂就和天子聯絡在一起,傳說中,明堂是由軒轅黃帝親手建造的。這個說法並非空穴來風,明堂本就源自於上古時期華夏先民的太陽崇拜,時間足可追溯至史前的石器時代。部落首領常常兼具祭師的身份,壘些石頭,搭個茅草棚,在裡面祭祀天地神靈,其中最主要的就是與他們生活密切相關的太陽,而黃帝則是那個時代華夏人文始祖的代稱了。因此,明堂從一開始就帶有濃重的神秘主義色彩。《屍子》(我沒打錯字^_^)裡面描述黃帝造合宮,夏人稱為總章,殷人稱為陽館,可見明堂代代都有建造,自周代起開始固定稱作明堂。經過漫長的歲月洗禮,明堂制度至此已接近於完善,由太陽崇拜轉變為以國君為中心的溝通天象和人事的神聖建築。國君成為蒼天之子,太陽化身,受命於天,前來統治人間。凡朝會及祭祀、慶賞、選士、養老、教學等大典,均於其中舉行。明堂的構成便是宇宙秩序與人類社會的交匯點,同時也是中介者(天子)確認統治權的明證。這是古中國的天人合一哲學和君權神授觀念的原始起源,被隆重地記入了《周禮*考工記》。由此可以想見明堂在古中國社會制度中至高無上的地位,在民俗學家眼裡,足可與埃及金字塔、美洲太陽廟相提並論。'9' 歷代相沿,不僅形成了“明堂坐天子,月朔朝諸侯”(王昌齡《相和歌辭》)的禮儀傳統,更在民族集體無意識中鑄塑成了“聖天子/救世主/大英雄即太陽化身”這一古老的原型。直到現代的造神運動,從諸如“東方紅,太陽昇,中國出了個大救星”之類的頌歌中,我們仍可聽到來自史前時代華夏先民太陽崇拜的遙遠迴音。
因為明堂具有君權和神權的雙重象徵,幾乎所有的皇帝都把建造明堂視作一種如同開邊拓疆一樣偉大的事業,修成明堂,實在是比封禪還要風光千百倍的事情。然而自周公建成明堂以來,墮廢千載莫能興,能修建成功的僅有漢武帝、王莽改制、光武中興這麼寥寥數位。原因是明堂的記載原本語焉不詳,《周禮*考工記》和《大戴禮記》就互相矛盾,加之頂著儒家理想佈政之宮的神聖光環,越到後來附會越多,諸儒爭執,常令國君是非莫辨,難以決定,號稱中國禮制上的天字第一號懸案。自隋文帝、煬帝至唐太宗、高宗,雖有多次創議但皆不能成功,原因即在於此。高宗李治對於超越父親成為儒家聖王有著濃厚的興趣,登基的第一件事情就是打算修建明堂,他這一輩子都在聽從儒生的意見不斷修改、商議,明堂設計在他手裡達到了附會的頂峰,把源於陰陽、五行、八卦、堪輿等的各種說法統統吸收進來,以至大到門窗柱椽,小到拱柳屋瓦的數字都有一定的象徵意義,可惜直到他去世,明堂也未能創立。然而這樣一樁千古之謎到了武后手裡卻完全不成問題,原因是她根本不和儒生商議,自我作古,昔日周公建明堂也耗時七年,她從動議到竣工僅僅用了一年時間,而且連創兩項紀錄:——這是史上氣魄最宏大,也是最標新立異的明堂。
(本節未完待續)
'9' 葉舒憲:《中國明堂*埃及金字塔*美洲太陽廟》
明堂有多高?按照新舊唐書、通鑑、《唐會要》等書的一致記載,共分三層,“高二百九十四尺”,以一唐尺=0。294米計算,摺合為86。43米,相當於故宮太和殿的兩倍,今日一幢普通的25層樓那麼高。這個高度實在有點嚇人,因此今人頗有不相信者,其實北京天壇僅一層就有30多米高,三層樓的明堂共高80多米不足為奇。此外還有一個方法可以校驗,玄宗時再造李唐,拆除了明堂第三層,保留兩層復為乾元殿,據說是“卑於舊制九十五尺”,即比原來的少了28米,由此可見原來主樓三層的明堂,當是九十五尺的三倍有餘,那麼正好是86米高。'10' 現今世界上最大的木建築是日本奈良的仿唐建築東大寺金堂,高48米,而玄宗改造後的乾元殿為東都洛陽宮的主殿之一,比日本佛寺高十米左右完全正常。今日我們看日本東大寺已經極盡雄偉,那麼武后時期的明堂是個什麼樣子,真是難以想象。唐代建築為中國木結構的頂峰時期,素以恢宏大氣著稱,唐代之前未能達到這樣高的造詣,宋代的格局又一變為以纖巧秀麗為美,明清以降,便是想建也找不到那麼大的木頭了^_^ 所以武后所建的明堂不僅空前,而且絕後。而這並非武后所建的最大建築,明堂建成後武后又在其北面建起一個供奉大佛的五層建築,稱為“天堂”在第三層上就已經可以俯視明堂了。明堂和天堂(這名字實在有點怪異)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