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幾何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奇妙書庫www.qmshu.tw),接著再看更方便。
知道躊躇滿志的他是否會回想起多年前洛城殿上的那位白髮婦人,那雙沉靜而威嚴的眼睛,那張酷似太平公主的面孔……持筆的手沉穩有力,掌控著天下,也掌控著他的命運。
御筆落處,墨跡淋漓,風雷激盪,那是他傳奇人生的開始。
(本節未完待續)
注:
'1' 《舊唐書*李昭德傳》
'2' 《文獻通考*職官考》
'3' 陳寅恪:《讀書札記一集》
'4' 《冊府元龜*貢舉部》:制詔舉人,“始於顯慶,盛於開元、貞元。”
'5' (宋)趙彥衛:《雲麓漫鈔》
'6' 劉肅:《大唐新語》
除了張說,張柬之、蘇頲、劉幽求、祝欽明等名臣大儒,也是透過制舉步入仕途或超擢升官。他們是武皇送給後人最好的禮物,這些星光熠熠的名字,最終照亮了大唐的天宇。除了制科之外,武皇對常科也進行了一系列改革——畢竟是每年舉行的常規考試,錄取標準直接影響著整個社會的價值取向。當時最主流的常舉科目明經,考試的標準教材是高宗時代欽定的儒家經典《五經正義》,而儒家學說強調“三綱五常”,正是女子稱帝的天敵。武周革命前夕武后曾命學士翻遍儒家典籍為她正位天下尋找義理上的支援,結果搜尋枯腸也能從《尚書》中找到一句“垂拱天下治”的話,牽強附會於“垂拱”的年號,以此作為武周受命的依據。好歹也算聊勝於無吧,然而諷刺女主執政的那句“牝雞司晨,惟家之索”同樣出自《尚書》,真是大煞風景。頭腦古板的儒士三天兩頭含沙射影地上奏,這裡陰陽違和,那裡乾坤倒置,說著說著就開始指著禿子罵亮光,讓人不勝其煩。子曰:“唯女子與小人為難養也。”武后一定不這麼認為,她肯定覺得最難纏的正是孔子本人。象來俊臣這樣沒有一絲人味兒的“小人”她也能玩得團團轉,更不用說王皇后蕭淑妃這些“女子”,偏偏拿那個死了一千多年的倔老頭兒沒辦法,真正令人頭疼。英國亞當斯寫過一本科幻小說《銀河系漫遊指南》,裡面有種全宇宙最厲害的武器觀念槍,無論擊中誰都會立刻同意你的所有觀點。如果能擁有這種寶貝,武后一定不惜一切代價也要弄到手,然後持槍見人就掃,人人服膺,天下大同。瓦卡卡,藍藍的天,白白的雲,和諧社會就此誕生^_^ 可惜二十一世紀的領導人都沒這個福氣,一千多年前的女皇更沒想頭。不過知難而退從來不是武后的風格,既然知道對自己的統治不利,那就一定要做點什麼。
唐初的常科考試主要有明經、進士、明法、明書、明算等科。'7' 政府於儒學尤為偏重,大興學校,特重明經,視其為諸科之首,及第者可授予從九品上的官職。初唐重臣裴炎、裴行儉即明經出身。明書和明算是選拔文字訓詁和數學計算方面專門人才的科目,及第者難以高升,士子興趣不大。明法選拔法律方面的人才,但革命維新不破不立,法律是個軟套子,自然被武后白眼向青雲地選擇性忽視。她的眼光落到了進士科上面。
進士科由隋煬帝首創,唐初並未受到特別重視,敘階一般為從九品下階,低於明經,考試標準也有不同。明經需通儒家經義,進士則考試時務策文,而衡量進士策文好壞的標準,主要不是看文章內容,而是詞華文采,“談文者以篇章為首而不問之以經綸”'8'。《文苑英華》中載有貞觀元年進士及第者上官儀的策文(沒錯啦,就是上官婉兒的爺爺,高宗的那位倒黴宰相^_^),聲律嚴格,文辭華美,通篇用典,頗有六朝的浮豔餘風。上官儀以文名取勝,是唐初進士及第者以文名而受到皇帝擢升的第一人,從中可以反映進士科以文取士的實質。及至武后秉政,有意識地淡化經學,大崇文章,進士科的地位大幅上升。永隆二年(公元681年),武后已廢太子賢,全面有效地掌握政權,朝廷頒佈《條流明經進士詔》,進士科加試“雜文”,並明確把“識文律”作為進士及第的首要條件。該詔令可說是唐代科舉史上標誌性的重要檔案,文辭之重在進士科中得到了制度保證,由是文學大興,進士科重於天下。唐人沈既濟記述了這一過程:“初,國家自顯慶以來,高宗聖躬多不康,而武太后任事,參決大政,與天子並。太后頗涉文史,好雕蟲之藝,永隆中始以文章選士。及永淳之後,太后君臨天下二十餘年,當時公卿百辟無不以文章達,因循遐久,寖以成風。……”'9'以致宰相薛元超竟以不得進士及第為平生三大恨之一。民間看重文學,蔚然成風,及至玄宗開天時代,已經形成了“五尺童子恥不言文墨”的社會風氣。作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