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帆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奇妙書庫www.qmshu.tw),接著再看更方便。
。彷彿都漸漸地習慣於束縛在這樣的一種思維定式中,即——人對世事的看法只能有一種是正確的,或接近正確的。與之相反,便是不正確的,甚或極其錯誤的。如此一來,既不但不符合世事的總象,也將另外諸種同樣正確的看法,劃到“唯一正確”的對立面去了。其實,人對世事的看法,不但確乎有五花八門的錯誤,連正確也是多種多樣的。正因為有人對世事的五花八門的錯誤的看法存在,才有人對世事的多種多樣的正確的看法形成。世人對世事所公認的那一種正確的看法,歷來都是諸種正確的看法的綜合。這個世界上從來沒有誰能夠獨自對某件事——哪怕是一件世人無不親歷之事,比如愛情吧——做出過完全正確的看法。
。。
給自己的頭腦幾分尊重
讀過《安娜·卡列尼娜》這一部名著的人,必記得開篇的兩句話——“幸福的家庭是相似的,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
這兩句話,在中國也早已是名言了。最近我因授課要求,重新翻閱該書某些片段。掩卷沉思,開篇的兩句話,仍是全書中最令我聯想多多的話。
曾有學生問我——為什麼這兩句話會成為名言?我的回答是——首先,《安娜·卡列尼娜》成為了名著。這個前提很重要。學生又問——如果《三國演義》沒有成為名著,“凡天下大事,分久必合,合久必分”就不成其為名言了麼?如果范仲淹的《岳陽樓記》沒有成為名篇,“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就不成其為名句了麼?……
當然,還可以舉出另外許多例子。名言名句不僅出現在小說中、詩詞中、歌賦中,也出現在戲劇中、電影電視中,甚至,出現在法庭訴訟雙方的答辯中,出現在演講中的時候更是舉不勝舉……
關於《安娜·卡列尼娜》這一部小說,托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