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點迷津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奇妙書庫www.qmshu.tw),接著再看更方便。
試驗重複了上萬次,結果同第一次一樣,球狀閃電再也沒有出現過。這一次不可能有破壞者使引數偏離,連納爾諾夫也承認他的'化身博士'猜想有誤了。他被調回西伯利亞分院,擔任了一個無關緊要的行政職務直到退休。
這時,3141專案已進行了15年。納爾諾夫走後,基地改變了試驗方向,開始進行各種不同引數組合的試驗,在其後的10年間,又產生9個球狀閃電。每產生一個所需的閃電次數最少為7000次,最多達幾十萬次,每次產生時的試驗引數均不相同,大部分相差甚遠。
80年代中期,受美國星球大戰計劃的刺激,蘇聯對高技術和新概念武器的投入也在加大,這其中包括球狀閃電的研究。基地的規模急劇擴大,試驗次數成倍增加,其目的是想從大量的試驗中找出產生球狀閃電條件的規律。在這最後的5年中,共產生了16個球狀閃電,但同以前一樣,對於產生它的條件,我們沒能發現任何規律。〃
格莫夫領我們走近了那個梯形臺,用電筒照著它說:〃我把它當成紀念碑了,當被過去的回憶折磨的時候,我就到這來刻上些什麼。〃
我看著梯形臺的這一面,在電筒的光圈裡,我看到了許多曲線,好像是一群遊動的蛇。
〃這三十年的試驗中共產生了27個球狀閃電,這是用那27次試驗中的主要引數繪製的曲線。比如這條,是閃電的電流輻值;這條,是外加磁場的強度……〃
我挨著仔細地檢視那些都是由27個點繪製的曲線,好像是在看一段段的噪聲記錄,或是某個生靈垂死時痛苦的痙攣,毫無規律可言。
我們跟著格莫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