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如冰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奇妙書庫www.qmshu.tw),接著再看更方便。
格。據載,劉基才華出眾,自幼就顯露出來,尤其他的博聞強識,實在令人吃驚。
劉基的住處附近有一家書店,劉基上下學經常路過。一天,他看到一本天文方面的書,隨手翻閱了一遍,第二天再來讀書時,竟能將前一天讀過的那本天文書背誦下來。書店主人十分欽佩,就想把那本書送給他,劉基說:“書已在我胸中矣,書本已對我無用了!”他的老師對他也十分器重,因為他不僅過目成誦,還能根據所學經文,闡發自己的見解,道人所未道,言人所未言,他的老師斷言他將來必成大材。在十七歲時,劉基離了府學,到括蒼山的石門洞去師從當時的名士鄭復初學習“二程”的理學。在這一時期,他更進一步地博覽群書,尤其注意正統經史子集之外的雜家著作,醫農術數、天文地理均深有心得。這樣,劉基在青少年時期就已打下了極為寬厚紮實的知識功底,為他以後在政治和軍事領域裡馳聘縱橫作好了知識上的準備。
張士誠像
但劉基的青年時期是十分坎何曲折的。他於公元1333年考中了進士,其後被授為江西高安縣丞。當時,元朝的政局動盪不定,一方面是統治者橫徵暴斂,醉生夢死,一方面是農民起義的烽火遍地燃起。在這種情況下,有識之士或是心懷觀望,尋找時機以圖起事,或是乾脆投入起義軍中,極少有人為元朝的統治者賣命。劉基也是這樣,他雖在做一個輔佐縣令的小官,但他並不是死心塌地地為元朝著想,而是十分注意收搜風土民情,瞭解社會時事。當然,身在元朝吏籍之中,他也不能不例行公事,做一些應付門面的事,但他決不為虎作倀,助紂為虐,而是以一個正直知識分子的良心去伸張正義。在當高安縣丞時,他曾受命複審過一樁人命案,初審裁定者是一個極有權勢的蒙古貴族,但原告一直不服,連連上訴,經過勘查,劉基認為初審有誤,應定為蓄意謀殺。經過劉基的努力爭取,終於使冤情大白。這件事為普通百姓所讚揚,但卻為當權者所不容,不久,劉基就因別人的誣陷而另調他任。劉基實在看不慣官場的貪贓枉法、阿諛奉承,一氣之下,棄官回家,於公元1340年回到青田老家,做起隱士來。
。。
政壇上的奇人逸士(2)
陳友諒墓
劉基的學問品才已廣為人知,浙江行省又讓他擔任儒學副提舉的官職,劉基覺得也許這一官職比較適合自己,便即到任,誰知到任一看,天下官場一片黑暗,他無法改變自己的性格,對一些不法現象仍是憤加指責,其結果當然是得罪了許多人,很多人彈劾他超越職責範圍,多管閒事。於是,劉基又一次憤而辭官。
元順帝至正十一年(公元1351年)前後,方國珍兄弟時降時反,佔據著溫州、台州、慶元等路,在海上出沒無常,很難剿滅,也加深了沿海一帶百姓的災難。元朝官吏自己無能,就又想起劉基是一人才,便把他任命為浙東元帥府都事,讓他想法剿滅方國珍。劉基兩次辭官,本不願再去與貪官汙吏為伍,但又想只是剿滅匪寇,姜太公像
姜太公釣魚——願者上鉤,其實不過是空想,在現實政治中,姜太公恐怕也是處處讓不願者上鉤。
也就勉強應允。一到任上,劉基就提出了自己的見解,他認為,方國珍兄弟反覆無常,目的無非是為了向朝廷要挾,索取高官厚祿。劉基反對招安政策,堅決主張消滅。他分析了當時的情況,主張實行分化瓦解之策,即只拿方國珍兄弟,餘者不問,此佈告一出,方國珍的軍心立刻不穩。原來,方國珍多行不義,其部下多是被他脅迫,本不願為他賣命,見了佈告,就想離之而去。方國珍十分驚慌,便託人給劉基送去了許多財物,請求他改變策略,劉基堅決不從。方國珍無法,只好轉而賄賂別的高階官員,一舉成功,方國珍再次接受了招安。這也罷了,氣人的是劉基捱了一頓訓斥,說他擅作威福,傷了朝廷愛民好仁之心。劉基這次真的心灰意冷,他對元朝徹底失去了信心,再也不願在官場混下去,哪怕是藉此為民做些好事他也不幹了。
公元1358年,他第三次辭官,又回到了青田老家。這次歸隱,他為中國文學史添了一部寓言集。他借寓言的形式嬉笑怒罵,表示自己對汙濁現實的憤慨和對人生的精闢見解,他給這部寓言集取名為《郁離子》,大概寓有鬱憤不平而又離經叛世之意。此時,劉基已四十多歲了,他於二十多歲中了進士,又經歷了二十多年的宦海浮沉,並數度隱居,難道他一生的歷程就此結束了嗎?在“黃鐘譭棄、瓦釜雷鳴”的元末,要想施展宏圖大志,唯一的出路就是反元。
所謂“天生我材必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