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如冰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奇妙書庫www.qmshu.tw),接著再看更方便。
是看他有無才能,不去考慮他的品德操行如何;天下平定以後,在選擇人才上,非德才兼備不可。”在魏徵的影響下,唐太宗“內舉不避親,外舉不避仇”,有一次,他還主動地對魏徵說:“選擇任用官吏,是不能輕率馬虎的。用了一個君子,那麼君子就會紛紛而來;如果用了一個小人,那麼小人也就會鑽營投奔而來。”
巧忠良臣魏徵(5)
尤其在個人享樂方面,魏徵緊緊跟蹤唐太宗,經常犯顏直諫,不讓他大興土木。有一次,唐太宗想去南山遊玩打獵,車馬都準備好了,最後還是沒敢去。魏徵外出回來,聽說了這件事,就問他為什麼沒有出去。唐太宗說:“我起初是想去打獵,可後來一想,怕你責備,也就不敢出去了。”
唐太宗貞觀四年(公元630年),唐太宗決定修建洛陽宮,###縣縣丞皇甫德參上書勸阻,言辭激烈了一些。唐太宗發怒,要治皇甫德參的罪,魏徵連忙拿漢朝的賈誼為皇甫德參辯護,證明自古上書言辭不激烈就不能打動君主的心,唐太宗這才作罷。
不久,河南、陝西一帶大雨,氾濫成災,偏在這時,唐太宗又要修建洛陽的正山宮,魏徵聽說了,趕忙上奏說:“隋朝所以很快滅亡,其主要原因就是因為隋煬帝大修亭臺樓榭,百姓不堪役使,才起義反對他。如今,現有的宮觀樓臺已經足夠居住了,如果想到隋朝的滅亡,還應該拆掉大的宮殿,住到小的宮殿裡去。如果捨不得拆掉,起碼不該再修大的宮殿了。如果不想到得天下的艱難,不斷地擴大宮殿建築,追求華麗和享樂,增加百姓的勞役,那就會像隋朝一樣滅亡。”唐太宗接受了魏徵的建議,停修宮殿,把材料運到災區,幫災民建造了房屋。
有一次,唐太宗到九成宮去,隨行的宮女住在圍川縣的官舍之中,宰相李靖和王珪也來了,縣令就把宮女遷到別處,把官舍讓給宰相住。唐太宗知道了很生氣地問道:“為什麼輕視我的宮人?難道這些人是在此作威作福嗎?”準備下令懲罰這個縣令。魏徵說:“李靖、王珪是朝廷大臣,宮人不過是後宮服役的奴僕。大臣到地方上巡視,縣令要向他們請示公事,大臣回到朝廷,皇上也要向他們詢問民間疾苦。官舍本當作為接待朝廷大臣的地方,這是合情合理之事,而宮人只不過管理雜物,根本不接待來訪客人。如果因此處分縣令,將會引起天下人的批評。”唐太宗聽了魏徵的話,意識到自己太情感用事,就沒有處分縣令。
到了貞觀中期,大臣們覺得唐太宗功績很大,都慫恿他去泰山封禪,獨有魏徵上書說:“皇上功勞雖然很大,但百姓受益還不多;現在雖已天下太平,可百姓還不富裕。隋末戰爭剛過去十年,國家元氣還未完全恢復,這個時候去封告泰山,說自己功成業就,恐怕還為時尚早,而且耗費很大,賞賜很多,縱使免於貢奉,也減少不了人民的疾苦。圖虛名而受實害,為了什麼呢?”唐太宗覺得確是如此,就沒有去封禪。
有一次,唐太宗由長安去洛陽的顯仁宮,因為當地供應的東西不好,唐太宗覺得很氣憤。魏徵覺得如此下去將不好收拾,便對唐太宗說:“隋煬帝就是因為無限制地追求享樂而滅亡的。現在因為供應不好就發脾氣,以後必然上行下效,拼命供奉陛下,以求陛下滿意。供應是有限的,而人的奢侈欲是無限的,如此下去,隋朝的悲劇又將重演。”魏徵的這一番話使唐太宗悚然心驚,以後很注意節儉。
對於唐太宗個人的品德修養,魏徵也很重視。有一次,魏徵直言不諱地對唐太宗說:“居人上者,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雖令不從。”魏徵還引用荀子的話對唐太宗說:君主似舟,人民似水,水能載舟,亦能覆舟。這句話對唐太宗震動很大,他牢記在心,並用這句垂誡太子,讓他永世不忘。
有一次,唐太宗得到了一隻好的鷂鷹,自己非常喜歡,就把它架在手臂上玩耍,遠遠地看到魏徵來了,十分緊張,趕緊把鷂鷹捂在懷裡,怕魏徵看到或是聽到。其實呢,魏徵早就看到了,他為了不讓唐太宗貪戀聲色犬馬,就故意沒完沒了地稟奏公事,估摸著鷂鷹差不多憋死了,他才離開。等魏徵走了,唐太宗趕忙從懷中取出鷂鷹,拿起一看,早已悶死了。
有一次,唐太宗問魏徵怎樣才能做一個“明君”,而不要成為一個“暗君”,魏徵就給他講了隋朝虞世基的故事。隋朝的虞世基專門投隋煬帝之所好,專說順話,不講逆耳之言;專報喜,不報憂,結果隋朝滅亡。由此,魏徵得出了一個著名的結論:“兼聽則明,偏聽則暗。”
巧忠良臣魏徵(6)
當然,唐太宗對魏徵的勸諫並不是每一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