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部分 (第2/4頁)
打死也不說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奇妙書庫www.qmshu.tw),接著再看更方便。
83年剛創刊的《經濟日報》塑造成一個勇敢的“弄潮兒”,他的實踐雖然一直沒讓他發過大財,但卻鼓舞象牙塔中的科技人員對自己的價值有了一番再認識。重新定位後的科技骨幹們不再猶豫在岸邊,到了1984年,四通、信通和聯想也都小頭小臉地整出了門面。
柳傳志不甘心再過那種從報紙養牛養豬的訊息中捕捉政策導向的辦公室生活了。他所在的中科院計算機所正面臨著一個分化的時代。計算機所所長、中國第一代計算機專家曾茂朝組建了信通計算機公司;科技處處長王樹和成立了新技術發展公司,熱情自信鼓動性極強的柳傳志成了負責日常經營的副經理,還有一位副經理張祖祥,是這個十來個人、七八杆槍的公司裡唯一有業務專長的人。中科院副院長周光召在柳傳志上任前問過他對公司的預期,柳傳志的願望聽起來很像一份軍令狀:“將來我們要成為一家年產值200萬元的大公司。”事實上,在多年後,柳傳志他們公司的年產值是200億。
柳傳志後來成了1984年下海人員中最知名者之一,他所在的中關村當時已經有了“電子一條街”,但是離陳春先心中的“中國矽谷”還差得很遠。
這一年想在製造業和科技界有所作為的人還有大學剛畢業的李東生,段永平、史玉柱等後來成為成就中國現代企業的一干人。
所以這一年也被稱為“中國現代企業元年”。
▲虹▲橋▲書▲吧▲BOOK。
第23節:世 界(1)
【第五部分】
世 界
曾經俯瞰世界的日子已經顯得有些久遠,其實掐指算來不過是“彈指一揮間”。開啟大門,室外的空氣撲面而來,瞬間充滿那抑鬱已久的胸懷,把心靈帶上了高空,睜開眼睛——再來看看這個世界!
1988,淘金潮
29歲的馮侖一路春風。此前幾年他仕途順暢,當過中央黨校講師,又在中宣部、國家體改委、武漢市經委和海南省委任職,從事理論研究及企業策劃、組織管理工作。
1988年4月13日海南建省,馮侖帶著兩三個人從國家體改委到了海南體制改革研究所。到任以後,馮副所長眼前的海南熱鬧異常,雜亂得像個大縣城,但他同時發現“每個人都充滿激情,充滿希望,兩眼放光”。
籌備海南體改所期間,馮侖他們的開辦費是一張1萬臺彩電的批文,他把批文給了一位商人,得到30萬元。當時的辦公室是借省委黨校招待所的一層樓,辦工裝置是省委給的1部破面包車、1臺電腦和5萬元人民幣。馮侖創辦的海南體改所有120人的編制,除了40人有正式編制,其他人員屬於自己養活自己的“改革編制”,為了養活大家只有辦公司。這時候在深圳已經摺騰一年多的潘石屹也加入了“十萬大軍下海南”的大潮,在馮侖的這家公司做了副總經理。
初到海南的潘石屹那年25歲,他看到街上擀麵條的、賣烙餅的、作詩的、彈吉他的,是一群和自己年齡相仿的人,他在這些人充滿夢想的眼光中決定放棄深圳,到海南來幹一番事業。20年後在北京的商務中心區(CBD)裡巡視一遍,人們會發現很多有影響力的企業家1988年都闖過海南,最有代表性的就是在CBD區域建起了SOHO現代城的潘石屹。
中央從1988年海南建省起,就給予這塊島嶼超乎想象的優惠政策,這些政策所激發出的淘金狂潮,把海南島變成了熱土,馮侖說它“已經熱得一塌糊塗了”。由天南海北來到這裡的青年,隨身攜帶的是像“大革命”一般的創業激情;也有像張果喜那樣帶著金錢來拓荒的人,他看中了迷人的三亞,決定投資2億元在這裡興建果喜大酒店;由北京南下的人,則多有政府背景,僅憑一紙批文即可獲利。這也為後來海南樓盤崩盤埋下了伏筆。
在馮侖眼裡,1988年闖海南的人,過的幾乎是遊俠般的江湖日子,“江湖和遊俠在中國實際上就是脫離體制邊緣的一種自由狀態。都是生人,誰也不欠誰,不管你過去是怎麼樣的,海南不相信眼淚,不承認過去,大家都這樣,然後該求人的就求人,沒錢了就去蒙,這兒吃一口,那兒吃一口,人都沒有身份感了”。這個時期,理想主義者、實用主義者、機會主義者都奔向了中國的最南端了。
BOOK。←紅←橋書←吧←
第24節:世 界(2)
和到海南逐利一樣,中國資本市場的開放,也讓普通中國人擁有了成為百萬富翁的機會。楊懷定的發跡不是靠海南的建省,而是靠中國資本市場的開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