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是不進球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奇妙書庫www.qmshu.tw),接著再看更方便。
在這個時候;皇上當然是至高無上的了;但這隻有在他能夠安全地保有他的地位;並且有能力駕馭群臣;至少是能夠控制住主掌軍國重事的宰相們時才如此。
大唐的中央政權繼承了隋朝的三省制;即以尚書省、門下省和中書省為權力核心。尚書省是最重要的部門;典領百官;掌理天下軍政事務;有些類似於今日的國務院。尚書省的長官本是正二品的尚書令;但因為太宗皇帝當年曾任過此職;所以理當避諱;於是;尚書省的長官便由兩位副職擔任;即從二品的左僕射與右僕射。他們的副手是正四品上的左丞與正四品下的右丞。
尚書省中最直接掌握處理政務權力的官員是六部尚書與侍郎;即吏、戶、禮、兵、刑、工六部。各設尚書一人;正三品;侍郎二人;正四品上。吏部、兵部與戶部尚書常常是宰相的重要人選。
中書省不直接處理庶務;長官中書令設二人;正二品。副職是中書侍郎;正三品。他們的工作是輔佐皇上掌理軍國大事。
門下省的長官侍中也是二人;正二品。副職是門下侍郎;正三品。他們的工作是掌理出納帝命;複核政令;在發現問題時與中書省會商上奏。
大唐建元之初;宰相只有中書令、侍中和尚書令五人。後來;由於宰相事務繁重;而且往往需要一些有獨特專長的人來為皇上的決策提供可靠的建議;宰相的人選就不再僅以官品高下為準繩了;而是以處理政務的需要為目的。於是;尚書省的六部尚書、侍郎;中書省和門下省的侍郎;甚至秘書監、衛尉卿等職位上的官員也會被任命為宰相;標誌就是在他們的官銜上加上“參知政事”、“參議得失”、“平章事”或“同中書門下三品”。如果沒有加上這種參政的銜名;即使是三省的長官也不能算是宰相。
所以;位於大明宮中書省內的政事堂才是國家權力的中心;每日宰相們都要在這裡對國家的許多重要事務做出決定;然後上奏皇上。
還有一點需要說明的是;大唐自建元以來;曾多次改換官名和衙署名。就在距我們這個故事開篇一個多月之後的十二月;正式改元為開元元年;同時改左、右僕射為左、右丞相;門下省為黃門省;侍中為黃門監;中書省為紫微省;中書令為紫微令等等。然而;這種改變官名的事雖時有發生;但絕大多數的情況下仍是以我們前面介紹的三省製為準。所以;在本篇小說中;我們就不再跟著當時的人們不斷改換官稱了;以免造成不必要的混亂。
四、
“姚卿;你回來就好了。”
自太上皇退位以來;最初是每五日在宮城的正殿太極殿接受皇上親率百官朝覲;如今這種朝覲已經改為十日一次了。今日雖不是常朝的日子;但因皇上剛剛回京;特別是他將姚崇重新拜相;所以臨時舉行了這一次大朝會。
“姚卿;你也老了。”看到姚崇頭上的白髮;太上皇似是大有感觸。太上皇今年只有五十二歲;雖然長著他們李氏家族特有的看似單薄的身材;但由於長年韜光養晦;性情謙和;而且長於騎馬射獵;精神和身體都非常健康。
“多謝太上皇關愛;臣萬死不足以報答太上皇的厚恩。”姚崇這一次被破例召至太極殿中;還被賜了一個坐席。但是;這很難被人理解為是一種殊榮;因為;太上皇不贊成姚崇回朝已是盡人皆知的事情了。這一點;姚崇自己也很清楚;而且;他同樣清楚地是;太上皇不是因為個人恩怨;他是為了他們李氏的江山。姚崇兩拜宰相都兼任兵部尚書;太上皇上擔心他迎合年輕的皇上強硬好戰的性格;在北方地區展開大規模的征伐。
“你兩任兵部尚書;對邊事爛熟於心;日後你要協助皇上處理好邊事;以少勞民為宜。”太上皇很想知道姚崇這次回朝將從何處措手。
“太上皇訓教得是。”姚崇起身離開坐席;跪倒在地;胖胖的身子明顯有些不便。“如今百廢待舉;國家以安靜為上。”
“你能這麼想是百姓的福份;也是你我的福份。”後面一句話;太上皇的語調明顯地不同了。突然;太上皇話鋒一轉:“這次隨皇上出獵;有收穫麼?”
“託太上皇宏福;射得一獐一兔。”望著太上皇微微含笑的面容;姚崇知道;自己假裝老邁的把戲被太上皇揭穿了。
“太上皇今天倒沒顯得不高興。”回到大明宮;姜皎正在努力開解皇上的憂慮。
“你怎麼知道?”皇上精力旺盛地繞著一張熊皮坐席踱來踱去。“別看太上皇對人和氣;你們就大意起來了。他老人家要是真的發了脾氣;誰也沒好日子過。”
對著王琚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