圈圈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奇妙書庫www.qmshu.tw),接著再看更方便。
兩個孩子異口同聲地說:我們當兵去!不上學了!
老王眼一瞪:胡說!又不打仗,當兵幹啥?這年月上學要緊!都別在這裡瞎胡鬧了,都別去!都等著開學上學去!
他氣哼哼的不再理會兩個孩子的糾纏。
在一個青霧瀰漫的早晨,建築工地上還在丁丁冬冬作響,建築工人在忙碌著。建築工地上湧出老老小小几個人,他們拿著行李,坐上計程車,向火車站趕去。他們到了車站,趕緊下車,匆匆跑到濟南火車站候車廳,到處尋找著誰。
一個人問了一個服務員,失望的跟其他幾個人說:根本沒有直接到憑祥的火車。最近能到廣西南寧。而且這個時間根本沒有車!
其他幾個人都灰心喪氣的說:那他怎麼走的?坐汽車?
大家又都跑到附近的長途汽車站詢問,回答說:今天沒有去南寧的長途汽車。
大家真的納悶了:他到底怎麼走的?
與此同時千佛山腳的公路上一輛滿載大包小包的腳踏車出現了,騎車的人是個上歲數的民工打扮的人。
在這附近,許多晨練的人跑到山上喊山,無論男女老少,到山上那麼一喊,濁氣下降,清氣上揚,也是一種養生之道。
那個騎車人顯然不是來晨練的,他順著公路就往西騎,行色匆匆。
這時有人在山上喊山了:哎——哎——來啦!
騎車的人仰著頭,看看山上濃密的柏樹,晨霧正漸漸散去,山中興國禪寺說佛樂聲嫋嫋傳來,他不禁也高聲喊起來:哎——哎——走啦!上路啦!
這一嗓子喊出來,他笑了,開心得彷彿變成了一個頑童。
山上的人彷彿也在回應:哎——哎——
騎車的人就是老王,他深思熟慮了兩天,好好計劃了一番,決定騎腳踏車去憑祥。他想,我慢慢騎,總能到了。他算過了,從濟南到廣西憑祥行車路線大約五千裡,按每天行程一百里,要不了兩個月就能到了。
這幾天,他又當起了偵察兵,當偵察兵時期學習的那些知識又重新運用上了。他偷偷買來了全國交通地圖,制定了行車路線。還買了軍用指南針、多用刀、手電筒,都是他當偵察兵時常用的東西。
他的頭腦從來沒這麼精密的打算過,他怕老耿他們知道他的計劃,一切裝備都是偷偷準備的。
他悄悄請人改裝了他的那輛老式飛鴿牌腳踏車,使它能夠結結實實的承載他的行李。其實作為一個單身漢,他的家當並不多,就是被褥、衣服什麼的。他專門買了一大塊塑膠布和一個雨衣,預防下雨天氣。除此之外,還有一個小鋁鍋,一個快餐盒,一箱泡麵,還有幾斤小米,都是準備路上吃飯用的。
值得一提的是,他還準備了一個軍用水壺。他很喜歡這個軍用水壺,它簡直和他當兵時用的那個水壺一模一樣。他把它放在車前筐裡,裝了滿滿一壺的水。其實他對自己的耐旱能力很有信心,那都是戰爭時代賜予他的秉賦。但是他看著這個軍用水壺,心裡覺得特別踏實。這個水壺已經不僅僅是簡單的儲水工具,還是一種象徵。看著它,他就覺得他又成了一個兵,他即將回到屬於他的地方去,即將回到他的戰友身邊。
他準備好了一切,這一天凌晨兩點,他出發了。
他悄悄推出腳踏車,把行李捆紮好,回頭看看他工作和生活了大半年的工地,騎上了腳踏車,上路了,開始了他橫跨半個中國的行程。
在數年之後,很多年輕人開始熱衷騎單車旅行的時候,他們不知道在多年前有一個人創下了50天騎車橫跨中國南北的創舉,他不是為了遊山玩水,他也不懂“意義在於過程”,他只是想到達那個目的地,如果他懂哲學,他也許會說“意義在於結果”。他只想達到那個地方,那個二十多年他朝思暮想的地方,那個他呆過兩年多卻一直像刀子一樣紮在他心上的地方,他知道他只有回到那個地方,他的心才不至於那麼痛、他才不至於每天夜晚都從血色的夢中驚醒;他只有回到那個地方,他才有希望再見到他的小張班長,才能實現他當時和戰友們一起發下的誓言。他要給戰友們守墓,他要永遠和他的戰友們在一起。書包 網 。 想看書來
第十五章 憑祥 第一節 匠止烈士陵園
匠止烈士陵園
老王沒有趕上張曉軍的葬禮。
當他出發一週之後,憑祥匠止烈士陵園裡舉行了一個隆重的葬禮。這是對越反擊戰爭結束多年後第一次有人葬在匠止烈士陵園,引了很多老百姓圍觀。大家都猜測著死者的身份,是什麼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