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蓋有獎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奇妙書庫www.qmshu.tw),接著再看更方便。
海內外。但他只是個劇作家,缺少演出實踐;那麼,唐明皇李隆基應該差不多吧?這位皇上在宮廷裡排練節目,組織大型演出,把戲劇提升到一個前所未有的高度,甚至被戲劇界奉為祖師爺。但他只是一個組織者、觀賞者,缺少原創,幾乎沒有流傳下可以稱道的作品。
因此,真正的戲劇之王唿之慾出了,他就是明末清初大戲劇家………李漁。
關於李漁的出生,其實也是很有意思的,據說他媽老生他不下來,就在床上亂叫,她叫一聲,地板就塌一分,等到叫了幾聲,地板已經搖搖欲墜了。別人見狀,只好去請風水先生,他老人家扳著手指一算,原來這地方陽氣不旺。於是才把李漁搬到向陽的山崗之上,這樣才把他生下來。因為這個緣故,他家裡以為他是有些天才的,就管他叫謫凡。可是這豈是凡夫俗子所能叫得,李漁成年後,不動聲色地把外號改作笠翁。他說,我寧願釣魚,也不願成仙。其實他最後連魚都釣不成。
除了這本“小黃書”外,李漁在當時創作的《憐香伴》、《風箏誤》、《意中緣》、《玉搔頭》及《無聲戲》、《十二樓》等作品,都曾暢銷一時,可以說是那個時期大名鼎鼎的暢銷書作家。
明朝於1644年滅亡,其時李漁三十三歲。他前半生屬於明朝,後半生屬於清朝。清朝前期留下過許多著名的文字獄案例。這種情況下,知識分子們寫什麼都容易犯忌,只能寫寫風花雪月。可以說,李漁致力於通俗小說和戲劇,有自己的興趣愛好原因,更有史大背景的原因。
當然,真正讓李漁名垂青史的,自然不是這些通俗文學,乃是其代表作《閒情偶寄》。該書是一部最早的戲曲論著。該書包括詞曲、演習、聲容、居室、器玩、飲饌、種植、頤養等八部,而後面五部則涉及養生之道、園林建築、花鳥蟲魚等。
李漁寫完此書,曾送一位朋友指正。朋友對戲劇理論不感興趣,翻了十來頁便覺乏味。李漁寫了一首詩回贈:“讀書不得法,開卷意先闌。此物同甘蔗,如何不倒餐?”此書最好玩的部分都在後面的章節,一般讀者若從後面開始讀起,就會讀出其中的“甜”了。
在杭州生活期間,李漁成了炙手可熱的“暢銷書作家”。明朝末年,印刷業發達,很多書商靠翻刻各種典籍大發其財。李漁這樣可以寫當代人當代事的作家,自然更受歡迎。生活在末世的人們,喜歡讀消愁解悶的書,以此獲得心理寄託。一個欣欣向榮的世界,人們忙於創造,對這個還真興趣不大。後人有評價說李漁的小說裡歌頌了男女青年自由戀愛,譴責父母之命、媒妁之言,批判假道學,具有一定反封建的進步意義,其實哪有那麼多意義?都是後人給他扣的大帽子而已。即使書中偶有微言大義,也不過是迴避一下風險,更多的則是迎合讀者趣味。
但李漁並沒因此獲得多少利益。他的作品一問世,馬上就有幾十家甚至上百家書商盜印。那時候盜印沒什麼技術含量,買一本新書,自己找幾個刻書匠在家裡刻印,然後銷往市場,當然也不用付給李漁稿費。他的作品只要在杭州市場上出現,蘇州、南京等地的書商很快就能翻印出來。據說,在缺少交通工具的清朝初年,數日之內,三千里外的地方都能見到李漁的新作,可以想見傳播之快。那時候沒有版權局,沒人幫李漁維權,眼看著自己的文字替別人換來大把銀子,李漁好不撮火。他四處奔走,查詢源頭,與人打官司,甚至透過關係到蘇松道臺孫丕承那裡告狀,終於成功查處了一起嚴重盜版事件………他的書還沒正式出版,盜版書卻已經上市了。
更有甚者,書商找來幾個無名作者的書稿,直接署上“湖上笠翁”的名字就擺上書攤。後人好歹還搞一塊遮羞布,用全庸、金庸著、古尤、吉龍來冒充金庸和古龍,當時的人不管那一套,反正你可以叫“湖上笠翁”他也可以叫“湖上笠翁”,李漁只能幹吃啞巴虧。
為打擊盜版,李漁全家搬到盜印最猖獗的南京,在那裡建立了一個自己的書屋,名為“芥子園”,取“芥子雖小,能納須彌”之意。他的全部作品都在自己的書鋪印刻,算是壟斷了市場。同時,他改造印刷技術,注重灌幀設計,除印自己的作品,還重新審定編輯了很多名著,如《三國志演義》、《水滸全傳》、《西遊記》、《金瓶梅》等。在與偽書、劣書的競爭中終於脫穎而出,形成了良幣驅逐劣幣的態勢。後來“芥子園”書鋪屢經轉手,但李漁奠定的良好傳統一直保持,使芥子園成為清朝出版業的著名品牌,沿襲二百多年,當下的很多圖書收藏者還都以收藏到芥子園印行的圖書為榮。
林逸之所以對李漁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