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蓋有獎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奇妙書庫www.qmshu.tw),接著再看更方便。
起來一本書,一看竟然是清刻本,再拿起一本,還是清刻本,繼續看,清刻本………其中也有一些當代的影印本,不過暫時還沒發現什麼宋元刻本和明朝古籍。
想了一想,林逸不覺好笑,自己真的是貪心不足啊,要知道,現在對於古代書籍的版本研究,一般言必稱宋元,很少有人會談到清刻版本。但是,按照嚴格古籍界定來說,目前的古籍九成左右都是清刻版本,也就是說,清刻本佔據現存古籍的絕大多數。
藏書的著眼點之一是內容。因為,書是用來讓人看的,這是書跟其它藝術品不同的地方。雖然它也有藝術載體,也有存在文物性。但是,內容始終是決定藏書價值第一位的因素。
從封建社會算起,兩漢、兩宋、清學是中國三大學術頂峰,而清學是三個頂峰中的最高峰。當時的書籍內容最能體現、接近科學的研究方法,處在學術高峰期的清朝,也是清刻本價值較高的原因。
林逸想到這裡,不禁唏噓,這就是人心不足蛇吞象,眼前這些大多數都是清刻本,對於其他人來說,已經是天大的書運了,可是自己還不滿足。
搖了搖頭,林逸開始翻看第二座書架,首先翻看到的就是《日知錄》,康熙遂初堂藏版,顧炎武撰寫。
林逸記得清楚,在一則書林趣聞中有說,當年顧炎武撰寫《日知錄》時,有人曾問他那年寫了幾卷,顧炎武回答“僅幾條而已,哪裡夠得上卷”,由此可見著述之難和大師對作品的精心雕琢。而這些也是古籍版本為何最吸引人的地方。古人做學問的態度和現代人簡直天壤之別,所以古時候的學問,含金量遠遠高於現代的學問,收藏古籍,就是在收藏這些學問,傳承這些知識。
林逸再翻看另外一本,則是一本比較珍貴的《漢劉平國石刻》拓本。林逸曾在書上看到過,據說此“石刻”乃是清軍士兵在打探過天山的路時,迷路了,偶然在山林中發現的。後來,有心人就把它拓印下來,籍此《漢劉平國石刻》的拓本方才流傳於世。
林逸壓抑住激動的心情,這些不是書啊,都是寶貝,是史,是珍貴的史資料。
可是又有幾個人真的知道這些古籍的真實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