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部分 (第1/4頁)
不是就是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奇妙書庫www.qmshu.tw),接著再看更方便。
鈾��謖絞跎現厥鈾��
在一窮二白、科技落後的情況下,要想研製原子彈談何容易。在這種情況下,向蘇聯“老大哥”請教似乎是一條捷徑。
1949年8月,劉少奇秘密訪蘇期間曾提出參觀原子能有關設施,被斯大林拒絕了。到1954年9月,蘇聯才邀請中國軍事代表團去蘇聯參觀核爆炸試驗。去參觀的代表團規格相當高,除了當時的國防部長彭德懷外,還有南京軍事學院院長劉伯承、總參謀長粟裕、瀋陽軍區司令員鄧華、空軍司令員劉亞樓、總參高階步校校長宋時輪、裝甲兵司令員許光達、總參作戰部部長王尚榮和海軍參謀長周希漢等人。
演習時原子彈爆炸的衝擊波吹掉了彭德懷的帽子,也堅定了毛澤東、周恩來和朱德等國家領導人研製原子彈的決心。
1956年4月,在中央政治局擴大會議上,毛澤東正式提出:“我們不但要有更多的飛機和大炮,而且還要有原子彈。在今天的世界上,我們要不受人家欺負,就不能沒有這個東西。”這一宣告,揭開了中國研製原子彈的序幕。
1956年10月15日,中蘇簽訂了關於國防新技術的協定,答應向中國提供一個原子彈教學模型和生產原子彈的技術資料。然而,1959年6月,蘇聯政府撕毀了中蘇雙方簽訂的關於國防新技術的協定,拒絕向中國提供原子彈樣品和生產原子彈的技術資料,次年7月16 日,又公然照會中國政府,單方面決定撤走在華的蘇聯專家。到8月23 日,在中國核工業系統工作的233名蘇聯專家全部撤離,並帶走了重要的圖紙資料。這一手,完全打亂了中國國民經濟建設的安排,尤其在原子能工業方面,留下了一大批半截工程。臨走還扔下一句話,你們收拾這一堆破銅爛鐵吧,沒有我們,你們15年也幹不出來。赫魯曉夫說得更絕,沒有蘇聯幫助,中國再過20年也搞不出原子彈。
而此時,整個國民經濟也處於嚴重困難時期。導彈、核武器要不要繼續搞下去?爭議相當激烈。
大家的眼光此時集中到了主管國家經濟大權的周恩來身上。在經濟困難時期,堂堂的共和國總理餐桌上也一樣缺肉少油水,但周恩來的眼光卻放得更遠。經過深思熟慮,他提出了集中力量爭取3至5年突破國防尖端的戰略構想,原子彈要繼續搞下去。這一些想法得到了毛澤東等領導人的支援,要自己動手,完全靠自己的力量把原子彈搞出來。年事已高的朱德,也十分關注原子彈的建設,之前他曾親自到核試驗基地看望官兵。這個時候,他也毫不猶豫地支援毛澤東和周恩來的決策。
在克服了種種困難之後,在廣大科研工作者的共同努力下, 1964年10月16日,第一顆原子彈爆炸試驗成功。
歷史竟是如此巧合,就在赫魯曉夫下臺的第三天,完全由中國人自己研製出來的原子彈竟然試爆成功了!後來,毛澤東在回顧這段歷史的時候這樣說:“導彈、原子彈有很大成績,這是赫魯曉夫幫忙的結果,撤走專家逼著我們走自己的路,要給他一噸重的勳章!”當天晚上11時,中央人民廣播電臺宣佈中國爆炸了一顆原子彈,舉世震驚。
隨後,震驚就象波濤,一浪又一浪地繼續湧來。
1967年6月17 日晨,中國第一顆氫彈爆炸成功。從原子彈到氫彈,美國用了7年4個月,蘇聯用了4年,英國用了4年7個月,法國用了8年,而中國只用了兩年8個月,創造了核武器研製史上的奇蹟。
1970年4月24日,中國第一顆人造地球衛星在西昌衛星城發射成功。儘管這是繼蘇、美、法、日本之後發射,但中國的第一顆人造地球衛星在重量上卻超過了蘇、美、法、日四國衛星的總和。在研製速度上,從成功爆炸原子彈到成功發射第一顆人造地球衛星,美國花了12年半,蘇聯花了8年,中國僅用了5年半的時間。
“冒進”之爭(1)
1949年10月1日,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當天,中央人民政府委員會任命毛澤東為中央人民政府主席,周恩來為政務院總理兼外交部長,朱德為中國人民解放軍總司令。這是對三人多年以來合作的肯定,同時也是對建國後三人工作的一個安排。
毛澤東、周恩來長期以來形成了一種默契的合作關係。但在建國後的新形勢下,特別是對一些事關經濟建設方面的具體問題,兩人在思路和方法上的差異開始顯露。
1953年新中國開始執行第一個五年計劃。在急於求成思想傾向的影響下,財政盤子定得過大,基本建設鋪得過寬,導致這一年全國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