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部分 (第3/4頁)
不言敗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奇妙書庫www.qmshu.tw),接著再看更方便。
都也可與之比美。大街小巷,大鋪小鋪,隨處可見。熙熙攘攘,繁華無比。
李白至梓州別趙蕤後,聞知成都風景秀美,名勝不可勝數,一時心動,遂來一遊。
李白甚是幸運,正巧禮部尚書蘇廷出任益州大都督府長史,前往成都,正在驛亭中休息。蘇廷敕封許國公,和兵部尚書燕國公張說齊名,合稱“燕許大手筆”。今日得遇,實在是天賜良機。李白投刺求見,呈上《春感》、《明黨賦》、《大獵賦》等作品。蘇廷召見,待以布衣之禮。看完《大獵賦》,讚道為:“好一句‘雖秦皇與漢武兮,復何以爭雄’!氣勢磅礴。”及看完《明堂賦》對李白更是刮目相看:“天才英麗,下筆不休,雖風力未成,且見專車之骨。若廣之以學,可與相如比肩。”李白不由喜上眉梢:“多謝大人的誇獎,晚輩深感慚愧。司馬相如不過寫得一手好文章,晚輩以為大丈夫志在經國濟世,為民造福。縱不能為管葛,亦當為魯仲連。詩文乃餘事耳!”蘇廷笑答:“年輕人有志氣!當今天子勵精圖治,而朝庭正是用人之際,我上任後必向朝庭推薦。”李白內心一陣狂喜:沒想到一出來就遇到貴人,真是三生有幸。
李白正欲討教“風骨”問題,來了一個前來迎接的地方官員:“請長史大人進內堂休息。”蘇廷進了裡屋。那官員問李白:“敢問籍貫何處,可是世家子弟?”李白如實回答:“在下祖籍隴西,現遷至綿州昌隆,父親是一個商人。”那人變了顏色:“原來是工商賤民之後,我還道是世家子弟。從前不準爾等騎馬,穿綢。現在放寬禁令,你好大的膽子,竟敢擋長史大人的駕,走開。”立刻有差人過來,李白只得離開。心中怒火萬丈:“真是個狗官,好沒見識。豈不聞王侯將相寧有種乎?我且到成都遊玩,等候蘇大人的訊息。”正值仲春二月,處處鮮花美景。這一日,他登上了散花樓。居高臨下,美景盡收眼底:暮雨向三峽,春江繞雙流。遠處那高聳入雲的山峰不正是峨眉山嗎?還有那熟悉的匡山。城中建築,鱗次櫛比,行人如雲。畢竟心有不快事,故《登錦城散花樓》有“飛梯綠雲中,極目散我憂”之感慨。
然後李白去了司馬相如的撫琴臺,以手撫之,想像一曲鳳求凰的傳奇,以及卓文君當壚賣酒的故事。還去了揚雄的草玄堂、嚴平的占卜處以及鞠躬盡瘁死而後已為百姓的武侯祠。
不覺一個月過去了,蘇大人卻杳無訊息。李白登門造訪,誰知侯門似海,守衛根本不讓進。李白只得怏怏離去。
李白前往渝州。渝州當然無法和成都相提並論,但這裡有一個大名鼎鼎的文人,他就是李邕,時任渝州刺史。“文選爛,秀才半”。這裡的“文選”,正是李邕父親李善所著《昭明文選》,讀書人必備之書。而李邕是青出於藍勝於藍,不但學富五車,而且仗義疏財,廣交天下朋友。
到了渝州,李白馬不停蹄去拜訪李邕。李邕長於書法,正忙著撰寫《修孔子廟堂碑》碑文,便叫一下人安排李白住下。那下人見李白年輕,便想羞辱一番。他不冷不熱地問:“聽說你會養鳥?”李白一笑:“不過是業餘愛好罷了。”那下人冷笑一聲:“不務正業。一個成天養鳥的人會有什麼本事。”李白朗聲回答:“我‘五歲誦五甲,十歲觀百家’,師從趙蕤。生平願申管晏之談,謀帝王之術,奮其智慧,願為輔弼,使寰縣大定,海縣清一。”那下人更嗤之以鼻:“紙上談兵誰不會,也不怕風大閃了舌頭。”李白被激怒了:“燕雀安知鴻鵠之志哉?狗眼看人低。”那人急了:“你說誰是狗?”李白哈哈一笑:“連人話都不會聽,不是狗又是什麼。”兩人正吵鬧間,李邕從外面回來了。李邕問:“怎麼回事?”那下人跑過去:“回大人,我說你不在家,他不信,硬要往裡闖,攔也攔不住。”李白正要分辨,李邕揮揮手:“今日我累了,改日再談吧。”
李邕回到居所,那下人跟了進去。李邕問:“剛才那人是誰啊?”那下人回答:“那人就是李白。他好生無禮,我已說了你不在家,他還要硬闖。他還說……”李邕眉頭一皺,“說什麼?”“說大人你禮賢下士恐怕是言過其實,說你好大的架子。”李邕揮了揮手:“好了,不要說了,我無暇見他。年輕人出門在外不容易,他千里而來,給他一些銀兩,打發他走。”李白正在看書,那下人徑直闖了進來,把銀兩丟在桌上:“這是我們大人給你的,拿著,走遠些,不要在此礙手礙腳。”說完,揚長而去。李白大怒:“看來是我來錯了地方。下人如此,主人又會好到哪裡?還是走吧。”畢竟心有不平,作詩一首,對李邕便不客氣—《上李邕》:
大鵬一日同風起,扶搖直上九萬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