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聊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奇妙書庫www.qmshu.tw),接著再看更方便。
4貪贓枉法的慶親王奕 202
5末代慶親王載振 203
第十六章其它王府——史海拾遺 207
1英親王府 208
2安親王府 208
目錄(2)
3裕親王府(榮公府) 209
4恆親王府 209
5淳親王府 212
6敬謹親王府 213
7誠親王府(榮壽公主府) 216
8定親王府(朗貝勒府) 217
9綿德府(南府) 218
10儀親王府 218
11瑞親王府(端郡王府) 218
12惠親王府 219
13阿拉善王府 220
14顏王府 221
15僧格林沁府 222
16那王府 223
17循郡王府 223
18寧郡王府 224
19慎郡王府(質親王府、齡公宅) 227
20恂郡王府 228
最後的留影(代前言)(1)
北京是世界上獨一無二的城市,這張巨大的圍棋盤沿襲了它千百年來的格局:橫平豎直,道路交錯,路口密集,它日復一日地折磨著司機們。北京人與各地的人在這古老的格局裡建設了一個日趨國際化的大都市:白天,它是一個龐大的建築工地、焦慮的停車場;夜晚,則成為一個燈紅酒綠、各種色彩混雜的不夜城。但繁華喧囂並沒完全掩蓋幽深的古老建築和歷史文化。這些事物在今天依然讓很多人秉承著某種情感與情結:總有人在追憶、在記錄、在傾聽、在研究老掉牙的大雜院和那些隱藏在重重斑駁屋簷後的府邸,興致勃勃地遊走於衚衕與掌故之間。
跟隨著他們的腳步和鏡頭,再好好看看這張大棋盤——用旅遊圖,用GoogleEarth,用雙腳或者一輛輕便的腳踏車。圍棋盤裡的每一根線條都是它的街道,這些線條分割出一個個巨大的方塊。從清代以來,這種城市格局就已經被奠定,劃分這一格局的是北京城裡諸多佔地廣闊的深宅大院——它們都是清代的王府。北京的王府是介於四合院與皇宮之間的一種古代建築形式,也是一項珍貴的文化遺產。可惜的是,北京的王府大多毀壞嚴重,完整者寥寥無幾。
滿族統治者入關以後,在北京建都,沿用明朝的紫禁城,並開始了諸王的分封和王府的修建。清朝的王爺大多是皇子,諸皇子在未成年之前,都住在紫禁城內,待長大成年後才可移居王府內居住。清代宗室的爵位等級在歷代都有不同的分封形式,凡是清代宗室愛新覺羅氏的子孫都有資格封爵。僅以直系統計,清太祖努爾哈赤有子16個,皇太極有子11個,順治帝有子8個,康熙帝有子35個,雍正帝有子10個,乾隆帝有子17個,嘉慶帝有子6個,道光帝有子9個,咸豐帝有子2個,後來幾個皇帝沒有兒子,統計起來,清代一共有皇子113個。在清王朝近三百年的歷史中,加封親王、郡王稱號的皇子近七十個,北京的王府有五十餘座。清朝與明朝不同,分封諸王於各地的形式取消了,王府都建在北京城內,王爺只有使用權,而沒有所有權和繼承權。清王朝幾百年間,在北京大規模建設王府,把這個城市徹底改造成一個刻板的兵營般的規制。那些王府在歲月裡覆蓋了厚厚的灰塵,有的消失了,徹底灰飛煙滅,有的尚存於世間,沉睡在平民百姓房屋的包圍之中。每個古老的城市都有文物古蹟、寺院樓閣,而北京不僅限於此,它還是一座王府的博物館。
北京是馳名中外的文化名城,清代王府是其重要組成部分。清代北京王府大都集中在內城,其中大部分有二百年以上的歷史,少的也有一百多年。它們是清代歷史文化、政治制度、建築規制的見證。王府建築及其園林特色不僅體現了中國傳統的建築風格,也與北京的四合院、滿族的居住習俗息息相關。《道鹹以來朝野雜記》記載:“京師園林,以各府為勝,如太平湖之舊醇親王府,三轉橋之恭王府、甘水橋北岸之新醇王府,尤以二龍坑之鄭王府為最有名。”乾隆年間,京城有王府30所,其中包括19所親王府、11所郡王府。嘉慶年間有王府42所。隨時代變遷,除了鐵帽子王可以世代相襲,一些王府易主重新分封,一些皇子則沒有被封為親王、郡王。同時,王府的數量也在不斷變化。
清王朝滅亡以後,王的封號沒有了,王府也大都改換了主人,北京的王府在很短的時間內迅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