敏兒不覺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奇妙書庫www.qmshu.tw),接著再看更方便。
我曾在《家庭》雜誌上讀到過一篇署名為曹巍所寫的文章。她在文中講述了這麼一個故事。
在一個悶熱的下午,她渾身是汗地騎著腳踏車在人流車流中艱難地行進。女兒坐在她的車後,向她講著在 班裡與同學鬧彆扭的事,勞累疲憊、心裡正煩的她毫無反應地聽著。
漸漸地,女兒的聲音弱了下來。突然,她小聲說:“媽媽,我差點兒忘了,老師讓買一盒橡皮泥。”曹女 士不耐煩地說:“早幹嘛去了,剛才路過文具店為什麼不說!”誰知當她極不情願地帶著孩子返回文具店時, 女兒竟然氣鼓鼓地自己跳下車,恨恨地說:“不買了,回家!”說完,頭也不回地徑直往家走。
一進家門,曹女士就衝到女兒面前質問她為什麼這麼不聽話。女兒眼淚汪汪地望著她說:“媽媽,你知道 嗎,我們小孩兒也很可憐!”曹女士一下子愣住了,像遭到重重的一擊。女兒的小臉通紅,哽咽著:“媽媽, 你們大人心煩的時候,可以對我們小孩兒發火;我們小孩兒心煩的時候,找誰發火呢?你知不知道,我們有時 也很難受……”孩子的話使曹女士的內心長時間無法平靜下來。
曹女士說,我們曾經也是孩子,也曾因為父母拒絕了我們的正當要求,因為一次誤解而遭斥責……這種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