沸點123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奇妙書庫www.qmshu.tw),接著再看更方便。
出地生活,我沒有空調、有線電視、呼叫等待、高速網路或者汽車。我住在哈林區第142街的一間約21平方米的單間公寓裡。然而在過去的幾個月裡,在付完購買食品的賬單之後,我就身無分文,不得不靠透支信用卡吃飯了。” txt小說上傳分享
難下決斷(4)
在我們為了得到更高的回報,而把存款從一家基金公司轉移到另一家基金公司的時候,我們也間接造成了某些人工資和福利的下降。大型慈善機構、大學教授養老基金和工會養老年金的經理人們也在要求公司大舉降低成本之列。為了爭奪委託人的投資而展開的競爭日益激烈。是誰迫使他們去追求更高的回報呢?包括我,可能也包括你。如果一名受我委託的教師養老基金的資產管理經理沒能為我的存款帶來最佳回報,我就會更換基金。而且,現在我可以比過去更加便捷地改持其他基金了。我所需要做的就是點選另一家回報更高的基金而已。因此,是我在間接地迫使CEO們去壓榨員工的工資和福利,甚至我還可能在強迫CEO們和工會對峙。
5
在過去30年間,美國的整體經濟蓬勃發展,而中產階級家庭的實際收入卻沒有增加,新創造的財富到哪裡去了呢?大部分財富都流向了最富有的階層。加利福尼亞大學伯克利分校的教授伊曼紐爾·賽斯和巴黎高等師範學院的托馬斯·皮克提共同研究了納稅記錄,他們發現,截至2004年,美國人群中最富有的1%擁有國民總收入的16%,比1980年的8%增加了一倍。美國人群中最富有的的收入所得在國民總收入中所佔的份額是1980年的3倍,高達7%。收入不均的狀況在歐洲和日本也同樣有所加劇,儘管表現得不如美國明顯。收入位於美國全國前20%的大學畢業生和專業人士的收入有所增加,但大學文憑並不是高收入的保障。即使是那些收入處於前5%的人(他們的收入比20個美國人中的19個人都高),從1978年到2004年平均每年的收入漲幅也不足1%。
在這數十年間,收入最高的階層並不一定是同一批人,但這並不是問題的關鍵。實際情況是,極少數人握有絕大部分財富,而且這一趨勢日益明顯,越來越少的人握有越來越多的財富。這一趨勢始於20世紀70年代,之後發展速度日趨加快。從20世紀初期開始,曾出現了一次影響重大的收入平等的倒退,並在並非絕對意義上的黃金時代達到高潮。到了2005年,最富有的1%人群的所得在國民總收入中所佔的比例高於1929年以來的任何時期(除了2000年短暫的股市泡沫期間)。
大部分財富以投資收益的形式流向了已經非常富有的人群。富有階層擁有的股票遠多於中產階級投資者,因此資本所帶來的回報讓他們獲得了極高的收益。但是,僅僅這一點還不是新近發展中最重要的因素。
2001年,最富有的的人群申報納稅830億美元,哈佛大學的盧西恩·別布丘克教授和康奈爾大學的亞尼弗·格林施泰因教授對此進行仔細研究之後發現,超過一半的金額——480億美元——來自美國公司職位最高的5位高管的收入總和。企業高管們包含股票期權和津貼在內的平均收入為640萬美元;CEO的平均收入為1430萬美元。研究者把高管的收入與所在公司的總收益逐年進行比較,發現其中表現出了顯著的上升趨勢。在20世紀90年代中期,公司支付給5位高管的薪酬一般佔總收入的5%。到了21世紀初期,高管的薪酬達到了10%。到了2006年,CEO們的收入在公司利潤中所佔的比重是20世紀80年代的8倍。
如何來解釋這種令人震驚的變化軌跡呢?是高管們變得更加貪婪了,還是公司董事會更不負責任了?是CEO們更狡詐了,還是投資者更馴服了?又或者,是華爾街更容易*控了?沒有什麼證據來支援以上任何一種說法。對此有一種更為簡單的解釋。40年前,在大公司,包括高層在內,每個人的收入都要受到強大的企業、壯大的員工隊伍還有政府間接參與的談判的影響。寡頭公司和行業工會直接就員工的時薪標準進行談判,白領員工知道他們的工資級別間接受此影響。正如前文所述,大公司類似於公務員系統。這些寡頭公司中的高管必須與有組織的員工維持友好的關係。同時他們也必須與政府官員維持良好的關係,以便自由設定工資和價格,得到關於運費、稅率或者許可證的監管許可,繼續取得政府合約。如果他們的薪酬過高,就顯得很不得體了。書 包 網 txt小說上傳分享
難下決斷(5)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