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部分 (第2/4頁)
美麗心點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奇妙書庫www.qmshu.tw),接著再看更方便。
新中國成立50週年,也馬克思主義傳入中國的100週年。範鳴強覺得是時候了。於是,他毅然拿起自己做的策劃方案,敲開了管理處的大門。叩開了天安門城樓管理處的大門。
誰知管理處的人看了他的策劃書以後,當即拍板同意範鳴強的方案。為了表示對“馬列書店”的支援,還免收租金。從此,城樓上有了營業性的商業網點。
我們可以看出,範鳴強是一位非常懂得把握政策的人,懂得把經濟與政治結合在一起來思考問題,只有這樣的商人才能發現最大的商機。
(四)政策的變化更蘊育著巨大的商機。
不管是什麼時候,善於捕捉資訊的企業家和商人,總是跟隨著政策的變化而尋找商機。
因為,某些新政策的出臺,往往意味著超凡的商機。
1991年10月,上海浦東開發區的相當一部分地區還是一片希望的田野,精明的上海人很有耐心地等待著政策的不斷出臺。
就在這時,比田間機耕道強不了多少的楊高路上,兩位操著上海人誰也聽不懂的溫州方言的中年漢子,像勘察隊員一樣在張張望望、畫畫寫寫,整整5天,從最南端的楊高路到最北端的高橋。
隨後,他們悄悄登上海輪迴到了溫州。誰也不知道他們在幹什麼。過了兩天,他們提著裝有65萬元鉅款的蛇皮袋,再次返回上海,叩開了一個又一個單位的門。
令上海人詫異的是,兩位溫州人所看中的不是沿馬路的門面,竟然是在浦東嚴橋鄉,離楊高路有30米之遙的一間倉庫。
精明的上海人竊笑這兩個大傻瓜。可是,溫州人自己心裡有底。根據掌握的資訊,他們認為楊高路要麼不改造,一改造必是6車道、8車道無疑。到那個時候,這就是一筆大財富。
一流企業家要懂得經濟政治學(3)
經過努力,溫州方與上海方達成如下協議:上海方以地皮為投入,溫州方出資改造成活動房或店面,由溫州方經營管理,收入二八分成,5年不變。
事情的發展果然如兩位溫州客所料:1992年春節,鄧小平南巡,在楊高路留下足跡,緊接著,耗資8億多元的楊高路改道工程被列為上海頭號工程。兩位溫州人所建的出租房的價值就可想而知了。
透過對奧康和一系列成功企業的分析,我們進一步強調:
1。作為企業家,除了有經濟頭腦外,還必須有政治頭腦。
2。“一要懂政策,二要懂市場。”
3。政策+市場=超級利潤!
。。
一頓“生吃”宴,打破一個小家族
在一家豪華酒店裡,有27個人圍成幾桌,在高談闊論。這27個人,都是有血緣關係的親屬,大家聚在一起,搞一個家庭大聚會。
這時有一個身材微胖的男人站起身來,走到了酒店前面的演講臺上,揮了揮手,示意大家安靜,然後說:
“今天我們這麼多親人聚在一起很難得,我請大家吃飯也是表達自己感謝之情,感謝大家這麼多年來為公司做出的貢獻。”
接著他就示意酒店的服務生上菜。
大家都很高興,準備用餐。這時,服務生端上來了第一道菜——饅頭。大家看著白花花的饅頭都有點納悶,交頭接耳地小聲議論,怎麼一開始就上饅頭呢?
而服務生緊接著又上了第二道菜——象拔蚌。第三道菜是醉蝦、第四道菜是三文魚……
就這樣陸陸續續一共上了十幾道菜,每一道菜都是生吃的。大家看了看擺在面前的這些菜,又互相對視了一下,有的人不由地將手中的筷子放了下來。
大家心裡開始打鼓,怎麼全都是生吃的菜呢?這到底是什麼意思?
誰也不明白這葫蘆裡到底賣的是什麼藥。
大家乾脆停止了議論,齊刷刷地把眼光都投向了這次宴請大家的主人身上。只見他的臉上,不知什麼時候已經沒有了笑容,取而代之的是一臉的沉重與嚴肅。
見到這種情況,大家的心裡更加沒底了,誰也不知道這是一次什麼樣的聚會。
一看大家都不說話了,宴會的主人終於開口了:
“你們一定很奇怪,為什麼我請大家吃的菜都是生吃的。生吃,生吃,因為我很生氣!”
原來在溫州話裡,“生吃”和“生氣”是諧音,讀起來非常相近。看到這裡,你一定已經猜到了,站在臺上的,就是王振滔。而在座的27個人,都是他的親戚。
那麼為什麼王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