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部分 (第1/4頁)
美麗心點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奇妙書庫www.qmshu.tw),接著再看更方便。
這就將政治家和企業家的角色做了比較:他們都要重視政治和經濟,但是政治家是政治經濟學,政治在經濟之前;企業家則必須記住自己的角色首先是將經濟搞好,但經濟要搞好,必須格外重視政治、政策的因素。
眾所周知,溫州人被譽為“中國的猶太人”,即是最會做生意的商人。的確,溫州人是最會做生意的商人之一。但許多外地人不太熟悉的一點是:溫州人做生意有一絕招,就是特別政治與政策。
那麼,為什麼要重視政治和政策呢?
我們認為有如下原因:
(一)企業不能不重視生存環境。
奧康重視經濟政治學,絕對不是偶然。如果我們把目光放到整個世界,也會發現:不僅僅只有奧康,眾多成功企業和著名的企業家都非常重視經濟政治學。
比如,美國著名的企業家哈默,是第一個與蘇聯做生意的人,並由此而獲得極大的商機。他的核心理念是:
“企業就像樹,而政治就是環境,樹的好壞,與環境密切相關。哪有企業家能夠不關心環境的呢?”
賓士公司的創始人卡爾?本茨,也曾經講過這樣依據名言:
“與政府修好,是最大的公關。把握政策,是最大的效益。這是企業保證自己生存環境的必然”
(二)學好政治、用好政策,企業才不會碰到“雷區”。
有一句話叫做“英雄所見略同”。溫州著名企業家、正泰集團董事長南存輝,是王振滔的好朋友,他對此也有同樣的體會:
“作為一個企業,政治應該是天,天氣好的話,出太陽了,被子黴了可以曬曬呀!外面颳風下大雨,你卻拿被子出去,肯定不合時宜嘛。企業要做大,必須有一個好的政治環境。”
在南存輝看來,正泰的發展離不開“天時、地利、人和”這三大因素。而改革開放的政策,就是天時,就是企業最大的政治。
我們不妨往更深一層分析:企業的發展離不開良好的政治與政策背景。只有充分學好政治、利用好政策,企業才不會碰到“雷區”,也才能得到最理想的發展。
一流企業家要懂得經濟政治學(2)
(三)從政治和政策的需求中,可以挖掘出很好的市場商機。
一位溫州企業家曾說過:
“我不會指望這樣就能讓政府違反原則替我辦事,但有時候,他們把我當作朋友的話,就能提供給我很多資訊,這些資訊看起來是似乎與經濟無關的政治需求,但是如果利用得好,會拓展為很好的商業機會。”
而資訊正是企業抓住機遇的關係因素,在資訊社會,資訊就是機遇,資訊就是資源,資訊就是財富。
還有一位企業家也講過這樣的話:
“企業家對於政治應該非常敏感。因為要在商場上站穩腳跟,抓住市場機遇,就需要把握好與政府的關係。與政府搞好關係,可以及時從他們那瞭解到相關的政策與規劃等,指導自己的商業活動。”
我們且再來看一個溫州人的故事。
在一本關於溫州商人創業的書中,講述了把生意做到天安門城樓上去的溫州商人——範鳴強。這就是一個非常重視經濟政治學的人,並因此賺取了大筆財富。
在天安門城樓對遊人開放、允許上樓參觀以後,溫州人範鳴強帶著妻子和孩子到北京旅遊。
在玩了長城、故宮、頤和園等風景名勝以後,他們來到了天安門城樓。站在天安門城樓上,範鳴強思緒萬千、激動不已。
然而,他回頭四處張望,只見城樓上有些空空蕩蕩,只有四處參觀遊覽的人們。此時,他覺得這個具有歷史意義的城樓上彷彿缺少些什麼。
突然,一個大膽的念頭浮現在他的腦海:為什麼不能在城樓上開一家“馬列書店”呢?店內以紅黃的“國旗色”為主色調,四處高掛馬克思、列寧、毛澤東、鄧小平等偉人的畫像,店裡所賣書籍都是偉人的經典著作。
當範鳴強把想法告訴朋友時,朋友用嘲笑地口吻對他說:
“別開玩笑了,那種地方會讓你開書店嗎?你以為是你家呢?想開什麼就可以開什麼。”
可範鳴強認為自己的眼光肯定沒錯,既能自己賺錢,還能幫助政府宣傳馬列主義精神。所以,他堅定地說:
“我相信我自己,你們看我的,肯定沒問題。”
可當時,天安門廣場以及天安門城樓是一不做廣告、二不做生意。這該怎麼辦呢?
剛好,1999年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