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部分 (第4/4頁)
美麗心點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奇妙書庫www.qmshu.tw),接著再看更方便。
回去搬來了“救兵”:讓自己的父母來說情。
親戚的父母對王振滔說:
“你要知道,十個指頭有長有短,鞋盒也有好有壞。這次要是重新做,就會損失兩三萬元,這些錢也不是那麼容量賺的。這次不好,下次注意也就是了。”
可王振滔卻不這麼認為,他說:
“如果這次我姑息了他,那麼下次他還會犯同樣的錯誤。這次兩三萬的損失,哪怕由我出都行,但一定要給他個教訓。”
親戚一看跟他說不通,非常生氣,覺得他一點面子也不給,於是就跑到他母親那裡,大吵大鬧了一通。
母親覺得為這點小事影響親人之間的感情划不來,於是就找到他,勸他不要這麼認真,能過去就過去算了。
儘管母親苦口婆心地講了一番道理,可他一句也沒有聽進去,還是堅持自己的做法。
這件事發生以後,開始時親戚一家有些意見,但隨著時間的推移,慢慢也就理解了他的做法。
還有一次,王振滔的一個親戚,在外省當分公司經理,可是卻管不好自己,經常在外面喝酒鬧事,不務正業。
王振滔知道了,經過再三考慮,還是下決心撤銷了那個親戚的職務。
奧康遇到的這些問題,很多家族企業也曾遇到過。
當親情與公司的目標相沖突的時候,很多企業家不知道該如何處理,甚至由於一時心軟或礙於情面,而睜一隻眼閉一隻眼。
在公司目標面前,必須學會大義滅親(2)
但我們認為,該狠心的時候必須狠心。
這並非是無情,而恰恰是有情。
當企業脫離了正常的發展軌道,最終不得不負債經營甚至倒閉,那麼家族成員的利益又從哪裡來,如何獲得保證?這其實就是“皮之不存,毛豈附焉”的道理。
如果家族企業培養的只是一批缺乏責任感、沒有上進心、只顧眼前利益的家族成員,那麼別說打造企業的競爭力,連最基本的為個人成長負責都無從談起。
正因為明白這樣的道理,才讓奧康打破了小家族,逐漸走上了正軌。
其實不只是奧康,對於這種親情與公司目標相沖突的問題,很多一流企業家都有自己獨到的見解:
臺灣塑膠集團董事長王永慶說:
“起用剛由學校畢業的少爺當經理或總經理,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