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部分 (第3/4頁)
美麗心點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奇妙書庫www.qmshu.tw),接著再看更方便。
自己的小圈子裡,很難打破堅冰。
在這一點上,杜邦公司最能說明問題:
杜邦公司是美國最大的化學工業集團,由六千多名家族成員組成,總裁的位置世代相傳,是一個典型的家族企業。
當總裁的位子傳到第四任時,杜邦家族遇到了重大的危機:當時的總裁猶仁突然因病去世,他既沒有培養合適的接班人,也沒有留下任何遺言。公司該何去何從?又由誰來接任?一時間家族上下一片混亂。
在這關鍵時刻,從家族的非嫡系成員中,走出了一個挽狂瀾於既倒的人物——32歲的皮艾爾?杜邦。
他曾經為杜邦家族的火藥生產做出過巨大貢獻,但是,卻被排斥在家族繼承權之外,沒有得到任何股份,他因此覺得很生氣,所以就離開了杜邦。
當他得知公司處於危機時,立即和兩個堂兄弟一起,經過精心策劃,買下公司的全部股份,最後透過努力,挽救了家族企業,他也因此成為杜邦公司的第六任總裁。
杜邦公司能夠存在至今,皮艾爾功不可沒。
對於家族企業,奧康的領導者這樣認為:
家庭企業本身沒錯,這不是中國首創,包括日本在內世界上許多知名企業開始時都是家族式的。家族企業的定位是屬於所有權範疇,與經營管理的‘非家族式’並不衝突,關鍵是管理上不能搞家族化,一定要引入外智,採有利於取競爭上崗。
在奧康還是家族企業的時候,很多人不是憑能力上崗,而是憑血緣關係上崗。而就算是有能力的親人,在這種環境下,也很容易產生懈怠心理,很難發揮自己最大的潛能。
由此可見,一個健康的家族企業應該是“傳賢不傳子”的,凡是有能力的人,才能擔當重任。只有這樣,才能避免不良情形的出現,讓家族企業健康成長。
在公司目標面前,必須學會大義滅親(1)
在家族企業中,最難處理,莫過於“親情”。
當公司的決策和親情相沖突的時候,很多企業家都會猶豫不決,到最後往往還是過不了親情這一關。
那麼,領導者該如何衝破這層感情的阻礙,將公司問題和親人問題處理好呢?
這是我們在本次對話中,重點探究的一個問題。
對此,王振滔的回答是:
“這個問題其實對於任何人來講,都是非常痛苦的。但我們必須把公司的目標放在第一位,哪怕是親人犯了錯,也要大義滅親。”
吳甘霖非常贊成這一觀點,說:
“你的這句話,正符合了世界管理學大師彼得?德魯克的一個理念——‘管理者必須對組織目標負責’。這也是家族企業應該遵守的。”
的確,這句話強調了一流管理者應有的責任,不管遇到何種阻礙,哪怕牽涉到親人,但只要是為了公司的目標,就必須學會要大義滅親。
在奧康還沒有脫離家族企業的時候,就曾經遇到這樣的情況。
當時,王振滔有一個親戚,專門負責給奧康提供鞋盒。由於這位親戚自己不會做鞋盒,於是就在外面找了一家印刷廠,請人家幫著做。
可這位親戚為了省錢,加上把關不嚴,於是那家印刷廠做出的鞋盒,質量不是很好,每一批在顏色、質量方面都不一樣。
有些顧客本來到奧康的專賣店是要買鞋的,可是當導購員把鞋子一拿出來,他們一看鞋盒,就說:
“鞋盒質量那麼差,估計鞋子的質量也好不到哪裡去。”
於是轉身就走了。
這樣的事不止發生過一次,於是就有人向王振滔反映。
王振滔就親自找來一隻鞋盒,一看,果然質地不好,顏色也不正,怎麼看都不上檔次。
用這樣的鞋盒來裝鞋子,能賣得好才奇怪呢。
他當時很生氣,因為為了照顧那個親戚,他每隻鞋盒給的價錢比別人高了一毛多錢,可親戚居然還做出了這樣的鞋盒。
於是他趕緊將那個親戚找來,都顧不上責備,先拎著那隻鞋盒給他看,問他手裡還有沒有這樣的鞋盒。
親戚一開始還沒意識到事情的嚴重性,於是說倉庫裡還有一批剩下的鞋盒,等用完了,再換一家印刷廠做質量好的鞋盒。
可是王振滔堅決不同意,說剩下的那些鞋盒一個都不許再用,必須全部重做。
這也意味著親戚一下子要損失二三萬元錢。
親戚一下子急了,開始時怎麼也不答應,但他見王振滔毫不鬆口,於是馬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