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澀春天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奇妙書庫www.qmshu.tw),接著再看更方便。
後,這樣的發問之聲漸漸響起:誰是下一個比爾?蓋茨?
對任何人而言,這都是一個極富想象力的、其難度不遜於攻克哥德巴赫猜想的“世界級命題”。
如果不是網際網路這個新經濟的“攪局者”打亂了世界經濟的“固定規則”,大部分人都會預測,他仍(或她)將出現在當仁不讓的美國,比如“股神”沃倫?巴菲特,比如賽吉?布林和拉里?佩奇……
然而,如果把這樣一個“世界級命題”的範疇縮小到亞洲的範疇,又是怎樣一番激烈的辯論呢?毋庸置疑的是,香港的李嘉誠、日本的孫正義,等等,這些大腕級的企業家、投資家,都將處在這場激辯的漩渦中央。
2007年4月,微軟公司創始人、董事長比爾?蓋茨來華參加在海南舉辦的博鰲亞洲論壇,期間,他曾接受中央電視臺《高階訪談》主持人水均益的獨家採訪。以下便是現場實錄節選:
主持人:“下一個比爾?蓋茨會是誰呢?”
蓋茨答:“比如阿里巴巴的馬雲。”
時至今日,當人們看到許許多多西方國家的公司都在透過阿里巴巴向中國輸送產品時,就有諸多國外媒體大膽預言:未來40年內,阿里巴巴的創造者——馬雲,將是替代蓋茨而成為全球最富有的人。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事實上,經常出入美國“企業傢俱樂部”的馬雲,很早就與比爾?蓋茨等頂尖商界名流建立了良好的友誼。不僅如此,包括美國前總統克林頓、英國前首相布萊爾在內的政界名人,提起“中國的馬雲”,都要豎起大拇指。在2007年下半年的幾個月,欣賞馬雲和阿里巴巴的人當中,又多了思科公司董事長錢伯斯和臺灣鴻海集團董事長郭臺銘,前者在阿里巴巴上市之前便投資約1750萬美元,後者則入股億港元。
當然,如果單單就個人財富而言,相比高達幾百億(美元)身價的蓋茨,僅持有阿里巴巴不足5%股份的馬雲不足百億元(港幣)的個人資產實在是杯水車薪。在“胡潤百富榜”釋出的“2007胡潤IT富豪榜”上,百度的李彥宏、“巨人”史玉柱、騰訊的馬化騰分別以180億元、135億元、120億元人民幣身價名列三甲,而馬雲則以50億元人民幣身價“屈居”第8位。
馬雲自己說過:“我從來沒想過成為首富,也不可能成為首富了。” 馬雲還說過:“別把自己當英雄。”的確,單就個人財富而言,也許馬雲永遠都沒有機會超越蓋茨。百度上市時,李彥宏擁有超過25%的股份;盛大上市時,創始人陳天橋擁有75%的股份;阿里巴巴上市時,馬雲只擁有上市公司7%的股份。
但是,以全球影響力而言,馬雲卻絲毫不遜色於蓋茨,甚至更勝一籌。事實上,早在2006年6月,美國權威財經雜誌《Business 》公佈“全球50位最具影響力商界人士排行榜”時,作為中國大陸地區唯一入選的企業家馬雲,排名第15位,而同時入選的比爾?蓋茨排名第21位。
王者馬雲:締造阿里巴巴神話的至尊掌門(1)
迄今,還沒有人像他那樣對中小企業客戶的需求和運營有如此深刻的理解。
當電子商務領域一定要建立誠信體系時,他們就開通“誠信通”服務;要有交易市場,他們就建立了阿里巴巴和淘寶網;要能確保安全支付,他們就推出了“支付寶”;要能方便地找到資訊,他們就收購了雅虎中國;企業需要軟體服務,則推出Saas軟體互聯平臺;企業需要廣告直達客戶,於是又有了阿里媽媽……
阿里巴巴的產業佈局,已經深入到一箇中小企業經營者工作的各個方面。在掌門人馬雲眼裡,將來一個“生活在阿里巴巴”的典型形象是:一個阿里巴巴B2B的會員,在淘寶上開店銷售尾單,利用雅虎進行競價推廣,使用支付寶收款,用阿里軟體進行日常的運營管理……
1。 使命下奮起:八年抗戰
從50萬元人民幣起家到今天擁有200億美元市值,馬雲只用了八年。
在這八年裡,“讓天下沒有難做的生意”,一直是馬雲對阿里巴巴的夢想。
從阿里巴巴誕生開始,圍繞中小企業的阿里巴巴B2B模式就一直得到權威領域的肯定。阿里巴巴這種為商人與商人之間(B2B)實現電子商務而服務的模式已被矽谷和網際網路風險投資者稱為網際網路的“第四種模式”,與全球著名的雅虎入口網站模式、亞馬遜B2C模式和eBay的C2C模式並列。事實上,美國曾有B2B電子商務網站但後來並沒有成功,而中國的阿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