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部分 (第3/4頁)
絕對601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奇妙書庫www.qmshu.tw),接著再看更方便。
,發展再保險業務應該成為重中之重。不幸的是,這兩塊業務中再都沒有做好。壽險再保首先遇人不淑,投資虧空巨大;財險再保面對原保險的低價競爭,鮮有豐厚的利潤空間。
三張保險新批牌照中,異軍突起的反而是大地保險。但是,大地保險乃是傳統的產險經營模式,規模越大,資本金飢渴越甚。因為大地保險的業務中,主要還是利潤微薄的車險業務。
按照常理,有搞再保險的兄弟公司支援,大地保險應該在大專案、產險大單上所向披靡,至少佔得先機。但是,恰恰是這一方面,大地並無過人之處。
中再成立之初,資本瓶頸顯而易見。
2007年4月,匯金注資之後,中再集團註冊資本金達到361。49億元。其中,匯金注資40億美元,持有85。5%的股份,原股東財政部持有14。5%的股權。按照注資日匯率1∶7。727計算,40億美元的投資相當於310。8億元人民幣。
對於新中再,匯金顯然擁有超人的話語權,其董事會由10人構成,來自匯金的董事未超過半數,共有5位:原中國人民銀行金融穩定局巡視員龐繼英(任副董事長)、匯金副總經理李笑明、匯金保險股權部主任孟興國、匯金外派董事任小兵(原華安保險副總裁)、匯金外派董事劉豐(原中國保監會遼寧監管局局長)。
引“狼”入室,為劉京生個人的離場埋下前因。
匯金成為大股東之後,中再提出了整體上市。甚至在劉京生黯然下崗之後,8月29日,中再集團新任董事長劉豐、總裁吳高連首次與該公司幹部員工見面時,亦再提“穩步推進公司上市”。
其實,獲得匯金40億美金之後中再不差錢。一種猜想是上市為完善治理,但是,完善治理應引入戰略投資者,中再的戰略南轅北轍!
對於領頭人劉京生的“獎金門”,也有另類說法。
據說,劉曾經向薪酬委員會提出發放獎金事宜,但是遲遲沒有回應,情況不明。而中國金融企業向來有年終發獎金的習慣。或許是迫於下屬的壓力,或許是自身使然,劉京生在沒有等到薪酬委員會的結果之前,給包括自己在內的人員發放了獎金。
表面上,匯金是由劉京生主政時引入,後來卻心生芥蒂,這顯然也超出他的預料。早知今日,何必當初!
匯金注資兩年之後,2009年6月17日,“中再集團黨的關係和領導人員管理劃轉中投公司宣佈大會”在中再集團召開。這意味著,中再和保監會之間的最後一點血脈被分割。同時由中國保監會直管的國有保險公司,減至中國人壽、中國人保、出口信用保險公司和太平保險集團(原中保控股)4家。
中再的控股股東匯金公司為中投公司的全資子公司,旗下控股5家銀行、2家投資公司、2家證券公司和1家保險集團公司,成為一個超級巨無霸。
作為尾聲,賦閒7個月之後,2009年,劉京生重新迴歸業界,成為人保健康險監事會主席。
退保!退保!
2008年,整個行業走了一次鬼門關。年中盤點,償付能力驟降;步入下半年,退保風潮風起雲湧,幾乎拗斷了保險公司的生命線——現金流。
20年走100年的路,中國商業保險創造了奇蹟。
過去20年,尤其是2002年以來,保險行業快速做大資產規模。打通國內、國際兩個市場,善用國內、國際兩種資源。透過上市,四大保險公司先後登陸海外或者國內之證券市場,以此根治“利差損”,並來解決保險行業的問題;加速中國保險之國際化,例如海外上市、海外投資以及海外併購等,開創中國保險50年未有之大變局。
不過,20年走100年的路,中國商業保險不經意間也走上歧途。
整個行業熱衷於叫賣保障功能極度退化的“投資型”保險產品,上保費、衝規模,只“做大”不“做強”。把實質為委託的投資資產都納入保險規模的統計。
證券市場火爆,投資收益尚可之時,矛盾被掩蓋,被隱藏。但是,一旦潮水退卻,市場牛熊切換,甚至宏觀經濟進退維谷,所有的暗礁均將暴露於陽光之下。押注投資型保險,資產配置暴露於二級市場,實際上成為高懸保險行業的“堰塞湖”。上游積累的體量越大,下游越是驚心。
比如,2008年上半年,上海壽險市場總保費增長較快,同比增長56。74%。(2)這其中銀保和投資產品居功至偉。其中,銀保業務保費收入125。27億元,同比增長1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