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部分 (第4/4頁)
竹水冷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奇妙書庫www.qmshu.tw),接著再看更方便。
中是與自然和諧相處,“天人合一”情境下人世家園中的理想人格。相比較而言,中國文化中的人性塑造,是“與自然和諧”觀照下的人性塑造;是面向群體的人性教化,利於管理;具有人性內在契合、圓通的特點;它不是靈與肉的對立,是需要、理性、情感、信仰的適當發展和融通,具有未來導向、人性引領特點。在適當尊重個性、發展個性的基礎上,中國傳統塑造人、造就人的方式,或許是兼顧群體價值和個體價值意義上的較為理想的方式。
3。4制度特徵(1)
宗法等級制度
李澤厚認為,中國古代思想傳統最值得注意的重要社會根基,就是氏族宗法血親傳統的強固力量和長期延續。古老的氏族傳統的遺風餘俗、觀念習慣長期儲存、積累下來,成為一種極為強固的文化結構和心理力量。以自給自足的自然經濟為基礎的、以家族為本位的、以血緣關係為紐帶的宗法等級倫理綱常,是貫穿於中國古代的社會生產活動和生產力、社會生產關係、社會制度、社會心理和社會意識形態這五個層面的主要線索、本質和核心,“這就是中國古代傳統文化的基本精神”'50'。
宗法制度,規定了一套以血緣關係為基礎,尊崇共同祖先,維繫親情,而在宗族內部區分尊卑長幼,並規定繼承秩序以及不同地位的宗族成員各自不同的權利和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