津鴻一瞥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奇妙書庫www.qmshu.tw),接著再看更方便。
漲了31%,而債券就差多了。再次證明長期而言,股票優於債券。可是在1982年初這段前景暗淡的日子裡,財經媒介充斥著汽車銷售愈益蕭條的報告。在他看來,不論蕭條是否發生,他們都會回到電影院。如果還有什麼事像人會死亡那樣確定無疑,那就是美國人一定會買汽車。正是這種想法促使林奇在1980年3月走訪克萊斯勒公司。實際上,林奇並不是一開始就去找克萊斯勒的,林奇在同福特公司代表交談中,得知克萊斯勒會好轉得更快,像往常一樣,對某個機會的研究引出了另一個機會,淘金人踏進了鋪滿金片的溪流。
克萊斯勒股票當時價格是每股2美元,華爾街等著這家第三大汽車公司破產的訊息。瀏覽克萊斯勒的資產負債表,林奇發現公司有超過10億美元現金,它的行將破產的預言顯然是過分誇大。克萊斯勒有破產可能,但至少是幾年之後。美國政府已經同意提供足夠的貨款,幫助它度過眼前的危機。
最後,林奇相信克萊斯勒不僅有維持目前運轉的資金,而且有令人激動的新產品。林奇的朋友和同事認為林奇瘋了,他們認為克萊斯勒行將破產。10月,林奇把債券的持有比例削減到5%。大牛市開始了,利率開始下降,經濟已經顯示覆蘇的訊號。
像通常情況一樣,汽車業等週期型股票推動大市上揚。他相應地賣掉銀行和保險公司的股票,把11%的資金投進汽車業,10%的資金投到零售業。這種轉變不是依據報刊的標題,也不是美聯儲主席的講話,林奇的決定是建立在經驗的基礎上。一家接一家公司告訴林奇,他們的情況正在好轉。這個期間,新股“生化高科”上市,發行價25 美元,一天之內被炒到75美元,這是林奇買的新股之一。
週末,林奇首次在電視臺的“華爾街一週”節目中亮相,直到攝像機開動前一分鐘,林奇才見到了主持人路易斯·魯凱塞。他來到臺前,斜著身子對林奇說:“別擔心,你會幹好的,只有800萬人在看著你。”林奇在魯凱塞節目中的亮相引起麥哲倫基金份額走俏,富達公司銷售部忙於應接電話,麥哲倫基金的資本金因此獲得了巨大的增長。
1981年與塞拉姆基金合併後,麥哲倫資產為1億美元,到1982 年底變成了億美元。新的資金以4年前不可想象的速度投進來:10月份共4 000萬美元,11月7 100萬美元,12月5 500萬美元。林奇現在可以繼續持有老股的同時,買進新股,這是從前無法享受的奢侈。他不能把所有的錢都投進克萊斯勒,所以林奇在其他汽車以及零售業等進行投資。3個月之內,林奇買了166種股票,其中有大公司股票,但絕大部分不是。他職業生涯中一個頗具諷刺性的現象,是麥哲倫還是小基金時,林奇買進大公司股票,而當基金規模越來越大時,林奇卻越來越喜歡小企業股票。這不是精心設計的策略,而是依據股市發展的事實情況做出的選擇。麥哲倫份額在1983年繼續熱銷,2月份6 000萬美元,3月達到1億。在低迷的市場裡很容易找到值得買進的股票,但在1983年初,道·瓊斯指數比1982年的低點上升了300點,許多高技術股票發行價高得令人擔心,此後六、七年再沒有見到過這種情況。這樣的高價令華爾街歡欣鼓舞,但林奇覺得令人憂慮,他情願來個300點的大跌以便挑選便宜貨。
便宜的股票是選股人心中的目標,林奇的淨資產在熊市中損失10%到30%沒有多大關係。他從不把熊市看作災難,而是當作買進便宜股票的好機會,這是時間賜予他的幸運。
克萊斯勒仍是麥哲倫的最大持股,達到基金資產的5%,並且在一年中維持這水平,克萊斯勒的價格在8個月中翻了一倍。
1983年4月,麥哲倫基金的資產達到10億美元,這是一個里程碑,辦公室裡爆發出熱烈的歡呼聲。不久,一位記者寫道:“麥哲倫已經過於龐大,不能再保持其成功的記錄。”這種觀點在公眾中很有市場。
電子書 分享網站
展翅騰飛(3)
麥哲倫基金增長速度如此之快,引致一幫人對它的批評,認為它像羅馬帝國一樣,已經過於龐大。他們認為一家持有900種股票的基金贏利不可能超過市場平均水平,因為它本身就是市場平均水平,林奇被指責為掌管著“地球上最大的指數基金”。
這種認為大基金只能表現平庸的說法在今天仍然很流行,並且像十幾年前一樣具有誤導性。一個富於想象力的基金經理可以挑選 1 000家、甚至2 000家別具特色的公司,其中絕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