津鴻一瞥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奇妙書庫www.qmshu.tw),接著再看更方便。
說來也簡單,只有兩個字:調研。
彼得·林奇從進入富達公司的第一天起,就從事調研工作,積累了豐富的經驗。這些經驗在林奇出任麥哲倫基金經理之後,對他的決策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彼得·林奇不喜歡搞脫離實際的預測,這在前文我們已經敘述過。在此我們不妨再看看華爾街千奇百怪的股票行情預測法。這些方法大多荒誕不經,有些也有一定道理,並有過成功記錄,但比起彼得·林奇腳踏實地、注重實際的方法來,就顯得有些像巫術般的需要運氣了。
彼得·林奇採用的正好與之相反,因此他在股票市場上很少失手,這自然就會成為他使用的常法。由於調查的方法和判斷力的原因,別人若採取這種方法,並不一定會因此而包賺不賠,當然也不會次次賠錢。
初次在華爾街坐鎮一方的彼得·林奇正是依賴這個法寶在華爾街取得了巨大的聲譽。沒有人敢輕視這個三十出頭的年輕人。
所謂新官上任三把火,在林奇走馬上任的第一個月,主要的事情就是換股,整天忙著把前任基金經理沙利文挑選的股票賣出,取而代之的是他自己欣賞的股票。並且他還要不斷地賣股變現用以償付投資者不斷的投資贖回。
1978年3月31日,林奇接管麥哲倫基金已經10個月,麥哲倫基金的年度報告出來了,該報告顯示,在過去的12個月裡基金增值了20%,而同期道·瓊斯平均指數卻下降了%,標準普爾指數下降了%。之所以取得這樣的成就,主要是歸功於林奇所選擇的新股。他的投資策略是減少汽車、航空、鐵路、公用事業、化工、電子以及能源行業的持股比率,增加金融機構、廣播、娛樂、保險、消費品等行業的持股比例。這一策略使他買了不到50種股票,價值卻高達2 000萬美元。事實上,他從來沒有全面的戰略,他挑選股票完全是經驗主義方法,像受過訓練的警犬一樣嗅來嗅去。
他特別關心細節,例如,為什麼一家擁有電視臺的公司今年比去年更賺錢?相反,他不太關心在某個行業的持有比例。他會見一位廣播公司的負責人,他告訴他公司的業務有所改善,並且給他一份對他們構成最大威脅的競爭者名單。然後他檢查細節,最終通常是停止購買別家廣播公司的股票。他在所有的行業中尋找目標,這說明選股人行業認知有限並不是一件危險的事情。
由於麥哲倫基金是一家資本增值基金,因此林奇可以不受限制地買任何證券——從各種型別的國內股票到國外股票,甚至債券——這給他充分發揮獵犬潛能的餘地,他可以不受增長型基金經理那種行事方式的限制。
1978年1月,林奇告訴他的投資者:“麥哲倫基金的投資組合大部分由三大類公司組成,特殊情況公司、價值被低估的週期性公司以及中小成長型公司。”
買股票有消極策略和積極策略之分,消極策略是在所持投票表現不好時,找出新的藉口,林奇認為華爾街的才能有相當一部分就是用來尋找各種各樣的藉口。但是他的策略是進攻性的,那就是不斷尋找更好的機會,發現更好的股票來換掉他已經選中的股票。
1979年是股市的好年頭,標準普爾指數上漲了%,而麥哲倫基金表現尤為突出,資產升值了51%。在寫年度報告時,他再次面臨解釋自己投資策略的挑戰,似乎他一開始就應該有一種策略,於是“增加房屋租賃業、飯店以及零售業的股票比例”成了他最好的選擇。
書 包 網 txt小說上傳分享
初掌麥哲倫基金(3)
在接下來的一年裡,麥哲倫基金再現了上一年的輝煌,麥哲倫基金的股東們享受到了%的收益增長率,而同期的標準普爾指數只上升了32%。這一年,他的興趣轉移到了博彩業,同時對便利店的股票也有濃厚的興趣。
回顧林奇早期的經營情況,他的股票的換手率之高令人吃驚:第一年的換手率高達到343%,投資組合中包括41種股票。1977年8月2,他賣掉了30%的股票。從這時開始,他以令人目眩的速度買賣石油公司、保險公司的股票,每個月都有消費行業的股票進進出出。1977年9月,他買了一些迴圈型股票,到11月就把它們拋掉。秋天他們增加了美國聯邦國民抵押協會及漢斯公司的股票,次年春天全部換手。他的最大持股從康柯里公司換成一家###,然後又換成一家保險公司,之後又換了幾家公司。他似乎每個月都要搗騰佛費斯公司的股票,直到它被摩托羅拉公司兼併,才停止買進賣出;他依稀記得這家公司似乎與計算機終端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