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點迷津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奇妙書庫www.qmshu.tw),接著再看更方便。
明芳開始怎麼也不肯收。儘管兩家關係很好,但給另一家的孩子買這麼貴重的東西還是讓她感到難以接受。當然要是沒有王曉燕的存在就另當別論了。不過當聽說是林海用稿費買的車以後,魏明芳猶豫了一會還是在萌萌眼巴巴的期待下答應了。林海這麼出色的男孩,即便和萌萌無姻緣,但當個好兄妹也還是不錯的。
到了報到的最後一天的早上,林海和王曉燕才由司機小齊開車送了他們去萬陽。
興州離萬陽九十公里,開車近兩個小時,路上一大半是林海開的。林海的行李很簡單,一個揹包再帶一隻手提箱。而王曉燕的行李就多了,散件有五六樣不算,光是箱子等大件就有三件。
林海一行首先來到了師範學院,等把王曉燕的手續辦完,林海又和小齊一起把行李都搬到她三樓的寢室放好,再記了王曉燕寢室樓下的電話號碼,這才在一片嘰喳得詢問聲中逃離了女生寢室,趕到了對面的河中大學去報到。
林海的寢室在二樓207室。林海來的晚,寢室裡的另外四個人都已到齊了。林海先對他們點點頭,然後送了小齊下樓,這才回寢室和室友們互相見面認識。
四個室友是:
餘存家,27歲,本省下鄉知青、民辦教師。未婚。
祝建明,27歲,萬陽無線電廠代理車間副主任(工人),黨員。已婚。
張援朝,21歲,唐山軍分割槽獨立營排長,黨員。
王金寶,19歲,廣東汕頭下鄉知青。比林海還小兩個月。
林海介紹自己時只說了:“林海,19歲,本省知青,黨員。”就沒說其他了。
餘存家揚眉望了望林海,張口想說什麼又止住了。
林海從報到到現在,除了身上的帥氣讓幾個女生多看了幾眼外,還沒有人對他特別注意。河中省知道林海的人很多,但除了學校領導外沒幾個會想到那個已是公社黨委副書記的林海會來上大學。天下重名的人多了,即便是透過那首詩知道林海已經離開了農村的人,也都以為他是高升了。
林海聽張援朝說話像是部隊的子弟,一問果然他父親是唐山軍分割槽的司令員。一想到唐山,林海的心裡就“咯噔”一顫。還有一年,那慘絕人寰的728大地震就要發生了,那時候張援朝應該正好放假在家。
林海道:“憑你老頭子的位子,你在離家近一點的地方上大學還不是手拿把掐的事。跑這麼遠來上學幹什麼?”
部隊子弟之間說話都很隨意。林海這麼大咧咧的一問,張援朝再聯想到剛才是一個戰士送林海進來,也猜出來了林海的出身。
張援朝道:“我爸是打仗出身的,可我姥爺解放前就在天津當國文教授。我只有姨沒有舅舅。我媽非得讓我改行學文繼承他家祖業不可,今年軍分割槽的幾個上大學指標裡只有這裡有文科,結果就把給我弄到這來了。你家也是部隊的吧?怎麼還下鄉去了?”
林海道:“我家是S軍的。從小在部隊裡呆膩了,換個地方玩玩。”
中午,林海領教了學生食堂的擁擠和簡陋的飯菜。學生和居民一樣,口糧都是粗糧和細糧搭配,粗糧佔30%。主食就饅頭窩頭和少量的大米飯。好菜也很有限,去晚了就剩下了連油星都見不著的蘿蔔白菜,可以說連光明大隊一般社員家的伙食也趕不上。
林海自己倒無所謂,不行就買罐頭解饞。只是擔心王曉燕那邊如果也是這樣,時間一長她怎麼受得了?所以決定晚飯後打電話把王曉燕叫出來問問情況,順便再一起去工學院看看許亮。
學生之間的生活水平差距也很大,家庭條件好的學生擠著搶著去買肉菜,一頓還恨不得買兩份,條件差的就買五分錢一份的素菜,有的甚至就吃鹹菜。象林海同寢室的餘存家,上了大學就沒了工資,一個月家裡只能給他十元的生活費,其生活節儉就不用說了。王金寶雖然也是知青,可他父親是公社書記,母親也在商店上班,每月給他二十五元生活費,放假來回的車票還另算,足夠他好吃好喝用的了。張援朝則是一次就帶來了三百元,成了寢室裡最有錢的人。而林海每個月的工資陸山縣都是寄到王曉燕那裡,這次買完了一個月的飯菜票以後身上就剩了十幾元錢,也臨時被列入了寢室的下中農,貧農是餘存家,中農是祝建明和王金寶,地主富農自然就又張援朝同時兼任了。
貧下中農團結了中農後做出決定,以後要定期對地主富農進行批鬥。
四號是正式開學的第一天。林海寢室五人都是一個班的,和全班三十六名同學一起齊齊的坐在了教室裡。班主任是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