攝氏0度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奇妙書庫www.qmshu.tw),接著再看更方便。
第五,由於近代中國處於資本—帝國主義列強的爭奪和間接統治之下,加上中國地域廣大,以及在地方性的農業經濟的基礎上形成的地方割據勢力的存在,近代中國各地區經濟、政治和文化的發展是極不平衡的。後來,帝國主義國家還分別支援不同的政治勢力以分裂中國,使中國處於不統一狀態。
第六,在資本—帝國主義和封建主義的雙重壓迫下(後來還加上官僚資本主義),中國的廣大人民尤其是農民日益貧困化以至大批地破產,過著飢寒交迫和毫無政治權利的生活。見《中國近現代史綱要》,高等教育出版社2013年版,第12—13頁。
根據對這個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國社會的性質和特點的科學分析,毛澤東得出結論說:“帝國主義和中華民族的矛盾,封建主義和人民大眾的矛盾,這些就是近代中國社會的主要的矛盾。”“而帝國主義和中華民族的矛盾,乃是各種矛盾中的最主要的矛盾。”“這些矛盾的鬥爭及其尖銳化,就不能不造成日益發展的革命運動。偉大的近代和現代的中國革命,是在這些基本矛盾的基礎之上發生和發展起來的。”《毛澤東選集》第二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631頁。
二、近代中國的兩大歷史任務及其相互關聯
(一)近代中國面臨的兩大歷史任務
近代中國社會走上半殖民地半封建的道路以來,中國人民不僅繼續遭受嚴酷的封建壓迫,而且還遭受了新的殘暴的民族壓迫。中國的命運不能掌握在自己的手裡。亡國滅種的陰影,籠罩在不止一代的中國人的心頭。中國人民在民族壓迫下的痛苦以及爭取民族獨立的願望,是當時最重要的事實。近代中國人民的鬥爭,主要是以挽救中華民族的危亡為出發點的。
中國是世界上人口最多、有著悠久的歷史和燦爛的古代文化的國家,中國人民的鬥爭向來是英勇的。但是,在一個相當長時間裡,世界上的帝國主義國家,不論大中小,幾乎都曾經欺侮過中國;而近代中國的反侵略戰爭,幾乎無不以中國失敗、被迫接喪權辱國的條約而告結束。這是什麼原因呢?毛澤東指出,“其原因:一是社會制度腐敗,二是經濟技術落後。”《毛澤東文集》第八卷,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第340頁。這就是說,為了使中國在世界上站立起來,而且站得牢固,為了使中國擺脫貧窮落後的境遇,使中國人民過上自由、幸福、富裕的生活,就必須改變帝國主義、封建主義聯合統治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會制度,爭得民族獨立和人民解放;必須改變中國經濟技術的落後面貌,實現國家的繁榮富強(即實現中國的現代化)和人民的幸福富裕。近代以來中國的爭取民族獨立、人民解放和實現國家的繁榮富強和人民的幸福富裕這兩個基本任務,就是這樣被歷史地提出來的。近代以來,無數的仁人志士,一代又一代的中國人,正是為此而進行了長時間的、不屈不撓、英勇頑強的奮鬥。
第7節。
爭取民族獨立、人民解放和實現國家的繁榮富強、人民的幸福富裕這兩個歷史任務,是互相關聯著的。由於腐朽的社會制度束縛著中國社會生產力的發展,阻礙著中國經濟技術的進步,必須首先改變這種社會制度,爭得民族獨立和人民解放,才能為實現國家的繁榮富強即現代化創造前提,開闢道路。這是因為:不首先爭得民族獨立和人民解放,就不可能廢除外國資本主義列強強加給中國的不平等條約,改變它們控制中國海關、扼住中國財政的咽喉以及在中國傾銷商品和進行投資等方面享有的特權,由此使中國的社會經濟、中國的民族工商業得以自由發展;不首先爭得民族獨立和人民解放,就不可能廢除封建地主的土地所有制,解放和發展農村生產力,改善農民的生活並提高他們的購買力,由此為中國工業的發展提供足夠的糧食和輕工業原料、部分的資金和廣闊的市場;不首先爭得民族獨立和人民解放,就不可能真正實現國家的統一、民族的團結和社會的穩定,由此使中國人民過上安居樂業的生活,以便集中力量去從事大規模的經濟文化建設。這樣,中國的經濟建設事業和文化教育科學技術等項建設事業也就不可能得到順利的發展,國家的繁榮富強這個目標就無從實現。因為“一個不是貧弱的而是富強的中國,是和一個不是殖民地半殖民地的而是獨立的,不是半封建的而是自由的、民主的,不是分裂的而是統一的中國,相聯結的。”《毛澤東選集》第三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1080頁。(二)爭得民族獨立和人民解放必須走革命的道路。19zs。
怎樣才能爭得民族獨立和人民解放?應當採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