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大亨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奇妙書庫www.qmshu.tw),接著再看更方便。
2001年4月份,《江湖》上映11天,國內票房1927萬人民幣。
而作為攪局者《大腕》的票房則是達到2088萬元。
一時之間,影評家們感慨:“票房至尊,大片江湖。大腕不出,誰與爭鋒!”
四月末開始,先是《江湖》橫空出世,讓電影行業興奮起來。接著,《大腕》以比《江湖》更搶鏡的面貌,搶走了原本屬於《江湖》的曝光率!
漸漸的,媒體和圈內,提起《大腕》的越來越多。而《江湖》很多情況下,是附帶一提。畢竟,《大腕》的段子,可以提供大量的槽點和話題。但是《江湖》就只剩下劇情和特效了,除了電影不錯之外,人們找不到更多的話題去分析和議論。
從媒體新聞資料可以分析出來,近期《大腕》的新聞報道,已經超過《江湖》三倍。
這倒不是《大腕》的水準,遠遠超過《江湖》。真正的原因,反而是因為《大腕》廣告宣傳上投入的本錢,遠遠超過《江湖》。再加上《大腕》這部電影本身就是取材自流行的段子,所以,話題性遠遠超過《江湖》!
話題性夠強的電影,運營的上當即可成為同期電影最不願意面對的競爭對手!
因為《大腕》將頭條新聞都搶走了,同期的電影的眼球效應自然會降低。而在上映期間,沒有足夠的話題性和眼球效應,難免會影響票房收入。
電影,不是一個酒香不怕巷子深的產品!而是要在上映期間,儘可能的高調。儘可能的搶佔輿論焦點,才能取得不錯的票房。
如果,新聞關注度不夠,票房逐漸萎縮了,那麼。對不起……電影院線會安排更多場次給更賺錢的電影。
因為《大腕》風頭正勁,並且,電影投資人砸了3000萬元宣傳預算,更是討院線的喜歡,所以《大腕》迅速成為了電影院線的寵兒。
即使中影集團在《江湖》有投資,但目前。中影旗下的院線也僅給了40%場次給《江湖》,另外,40%的院線場次安排給了《大腕》。剩下20%的院線場次,象徵性的給其他的一些小成本電影。
就連中影集團的院線,《江湖》和《大腕》的院線場次。也僅是持平!更別說中立的電影院線了。
……
“哥倫比亞公司出手的方式,果然是擋無可擋!”王啟年分析了哥倫比亞電影的路數,也是覺得有點無奈。
因為,這並不是同一個數量級的對手,公平的競技!
索尼哥倫比亞公司可以砸三千萬去宣傳!
小夥伴公司不可以!
因為,《江湖》若是砸三千萬宣傳經費,電影不僅僅不能賺錢,反而會虧本。
索尼哥倫比亞可以將《大腕》發行到全世界各地。因為,其本身就擁有全球的發行網路和人脈資源。
小夥伴公司不可以!
即使是國內本土市場,小夥伴公司也沒有自己的院線和發行公司。更別說是海外渠道了。
“年子,感覺有點對不起你啊!”宋柯慚愧的說道,“華納太和公司,也是《大腕》的投資方之一,作為華納中國地區的副總,我據理力爭。但還是……做不了主!”
“沒事。也就少賺一點而已!”王啟年淡然說道。
麥田音樂公司被時代華納公司兼併之後,其投資的《江湖》電影的分紅權益。自然也歸屬於華納。
不過,華納公司已經投資了《江湖》。但卻並不在意對《大腕》參一股。甚至,由於華納在《大腕》裡面佔據的權益更多,所以,海外發行方面,也更偏心,給《大腕》更多的資源。
這其實也不怪華納,因為,華納是全球性的娛樂巨頭。其中,也是日本地區的主流院線商,索尼哥倫比亞公司力挺,《大腕》可以在日本市場獲得更好的票房收入。
而《大腕》遭受狙擊,日本不可能上映了。
畢竟,2001年的政治氣候越來越明顯——日本小泉已經當了首相,並且,小泉為首的日本內閣官員,紛紛開始參拜靖國神社。中日之間的政治摩擦,突然還是升溫。
而此時的中國電影票房市場,與日本的票房市場相比,不到日本票房市場的十分之一。《江湖》被日本電影票房市場封殺,《大腕》卻堂而皇之登入日本市場。華納難免為了利潤著想,顯得不是那麼仗義。
嗯,其實……仗義一向不是生意場的本份!
生意就是生意!
影視行業公司和金融投機一樣,往往喜歡搞兩面下注!可能,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