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米八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奇妙書庫www.qmshu.tw),接著再看更方便。
朱德登上古老的天安門城樓時,看不出他已年逾六旬,40年的軍旅生涯(自1909年考入雲南陸軍講武堂算起)使他充滿青春的活力,暖暖的秋陽擁著他。
按照農曆紀年,此刻正值陽月第一天的“日哺”之時。
中國獨有的農曆給每一個月都起了一個很好聽的名字,十月是“太陽月”,也就是“陽月”。我們的祖先又把一天劃分為12個時辰,下午3時至5時叫日哺。
總司令咧開他那張獨有的大嘴樂了,農民(朱德出生於四川儀隴一個佃農家庭)跟太陽的感情深啊。要不陝北農民歌唱自己的領袖怎麼用“東方紅太陽昇”呢。
陽月、日哺與開國慶典也許是偶合,但人民共和國如旭日冉冉升起在世界的東方卻是鐵打的事實。
站在天安門城樓上,朱德暗暗運了一口氣,下意識地摸摸裝在衣兜裡的向全國進軍的命令。
面對天安門廣場上30萬群眾講話,這對從槍林彈雨中闖過來的紅軍總司令來說,雖說是第一次,但並不怯場。只是生性認真的朱德把這件事看得特重,生怕漏掉一個字。不過,朱德心裡有底,萬一念糟了個把字也不要緊。像作戰方案一樣,備有兩套,雙保險呢。城樓兩側的露天轉播臺上,有他事先錄製的一盤鋼絲錄音帶。
那是在開國大典前的幾天。負責廣場音響裝置的黃雲總工程師發現現場錄音只限於天安門廣場內,對於朱德去東長安街檢閱受閱部隊時的聲音,就無法傳回設在天安門城樓下面的機房了。少了這段錄音,開國閱兵的過程就不完整了。
事先錄一次?工作人員急忙請示。
由於是開國第一次,###中央很快批准了閱兵指揮所的請示,就有勞總司令預演一次。
預演在西郊機場舉行。
那一天,在朱德站立的敞篷吉普車前面的擋風玻璃板上裝了一隻小話筒,一根紫紅的電線從話筒尾部拖下來,連線在車尾的喇叭上,喇叭口衝著後面的一輛採訪車,北平新華廣播電臺記者楊兆麟和黃雲坐在車上,尾隨其後。
預演開始,朱德的車緩緩前行。兩邊列隊的年輕士兵大多沒有親眼見過總司令,都很激動。朱德也很###,雙方很快就進入了角色,假戲真做起來。總司令向士兵們高呼:“祝同志們身體健康!”“同志們辛苦了!”大家齊聲回答:“祝總司令身體健康!”“為人民服務!”書包 網 。 想看書來
僅4位元帥簇擁著天安門城樓上的朱德(2)
這些呼應的聲音都被完整的錄了下來。由於車速和時間都有嚴格規定,預演錄音的長短同樣經過了精確計算。錄音帶拿回去一放,出奇的成功,美中不足的是吉普車的引擎聲也被同步錄了下來。
錄完閱兵式,細心的朱德又想起一個問題。“我在會上唸的那個稿子,也彔彔吧?”
“不用,現場效果更好。”工作人員解釋。
“還是彔彔吧,萬一有個什麼差子。”朱德堅持錄一遍。於是,錄音的楊兆麟來到朱德家中。
朱德家陳設十分簡單,幾把木椅,一個老式沙發前擺放著一張舊的黑漆麵茶幾,順牆根立著幾件零星傢俱。
康克清作為中國人民解放軍的代表,也參加了開國大典。而此刻,她像家庭主婦一樣為客人端上了茉莉花茶,屋內瀰漫了淡淡的茉莉花香。
朱德站在屋子中間,戴一副淺色邊的老花鏡,兩隻手捏著兩張油印的八開大紙,一字不差地念完了《中國人民解放軍總部命令》。
這份命令言簡意賅,是從秀才們撰寫的各式命令稿樣中綜合提煉出來的。在命令原稿上有一句“原注”:此稿僅為各式稿樣之一,最後採用稿由###中央審定。第二天,命令全文刊登在《人民日報》一版上。
楊兆麟去朱德家裡錄音時,同時也帶去了這份命令稿樣。
朱德沒有見過原稿批閱件,上面也沒有任何人的簽字,他便問楊兆麟,周副主席看過嗎?
楊兆麟告訴他,中央書記處的5位書記都傳閱過。毛澤東、劉少奇、周恩來、任弼時都畫了圈。這份稿樣最後傳閱到周恩來那裡,我來時專門去周恩來辦公室取回的。
朱德對閱兵十分重視,曾先後多次到訓練場看望受閱部隊。他對指戰員們說:“同志們,在開國大典上,你們的形象,就是中國軍隊的形象;你們的軍姿,就是中國軍隊的風貌。希望你們努力訓練,以良好的姿態展現在中國人民及世界人民面前。你們在開國大典閱兵式上的行為,將直接影響即將成立的新中國的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