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麗心點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奇妙書庫www.qmshu.tw),接著再看更方便。
發現了關於古人生活的記錄,山海經的奧秘顯現出來。記載確定的講述了考古“文化人”的生活,而且是文化人的“親口”講述。
關於山海經的評論
不少於2千年的採集時代以後有一個千年的“動物崇拜”時代,動物崇拜以後是千年的黃帝(巫祠)時代,黃帝時代以後是千年的大商時代,大商時代以後是千年的周時代。隨著時間的流逝,採集時代逐漸被忘記,巫祠時代逐漸被忘記,因此,古書山海經也逐漸被忘記。秦漢以後對山海經的評論有3處:1,史記的評論。2,魯迅的評論。3,詞典的評論。這些評論代表了不同的時代對山海經的不同的認識。
西漢時的歷史學家,史記作者司馬遷說,“至禹本紀,書中的怪物予不敢言之也。”
司馬遷的話寫在“史記”裡,是交待一下史記沒有采用山海經資料的原因。為什麼沒有采用?因為對山海經講的事情不清楚,不確定,不敢言之。司馬遷是一位偉大的學者,司馬遷比今天的任何(歷史)學者都偉大。他治學嚴謹,寫“史記”20年始成。對於山海經這樣一部現成的“資料”採取了謹慎的態度。
司馬遷為什麼不敢言之?為了說得清楚一些,打一個比方:讀者知道,聖經表達的思想成為今天宗教的經典思想。但是,聖經的記載不能當作歷史的資料使用。司馬遷是將山海經當作了宗教的經典。因為有史記的“定論”,歷史從黃帝開始,山海經不再被當作“歷史”研究。
“怪物”,是說山海經書中寫了一些“動物神”。山海經書中記錄了怪物是因為在山海經時代有一個“崇拜動物”的時期。動物崇拜主要有由人扮演成動物的伴歌伴舞的形式。這是古中華人喜聞樂見的文化生活。動物崇拜時期以後,動物神被吸收進了巫祠,成為巫祠的神像,這就像今天廟宇裡供奉的神像。山海經書中寫的“怪物”是對“巫祠”中“塑像”和“繪畫”的記錄。動物神的歌舞盛行了千年,為後代留下了寶貴的文化遺產,細心的讀者就是在今天也不難看到動物神的影子
司馬遷時代的“學術界”受到歷史的侷限,對我們的祖先有過動物崇拜不能理解。認識就這樣延續下來,直到今天。
到了近代,魯迅對山海經有評論。他說,山海經是一部巫書。
“巫”,是能夠溝通人與“神”的人。用今天的話說,有巫婆神漢,巫師等等。在山海經時代,巫是專門一類人。在山海經書中,是代表“氏族”向祖先“彙報”,“請示”,主持祭祀的人。山海經的記載就是“巫”說的話。巫在祭祀時候說的話叫作“祭祀辭”。這些祭祀辭是比“甲骨文”更寶貴的文獻。魯迅看出了山海經的奧秘。魯迅的見解是精闢的,可惜,魯迅對山海經的評論只有這一句。
魯迅的話說得很對。山海經是一部巫書,是古中華時代“巫”講述的事情。
巫的事情在今天見不到。在巫的時代,不象今天這樣統一的國家。那時候是大小不一的氏族。不管氏族大小,都實行祭祀。主持祭祀的人叫做巫。巫是一批職業人,文化人,巫構成了當時社會的文化階層。
祭祀是一項很重大的活動,很象是今天的大型###,節日###。這些###都需要主持人,巫就是這樣的主持人。做一個職業的巫需要許多的知識,需要組織能力,巫是遠古時代的社會活動家。
有了上面的簡單的介紹,讀者可能對巫有了一點認識,遠古的巫不同於今天的巫,也不同於今天的宗教。象巫,冢,祠,山,這些遠古的事物消失了以後,這些文字“挪做他用”。讀山海經如果按照今天的字義讀就讀不通。
在今天,許多沒有文字的民族仍然保留向祖先祭祀的習俗,流傳下來叫作“史詩”的祖先歌。山海經的記載證實了,我們中華民族的祖先歌至少從公元前6千年開始流傳,公元前4千年基本結束。中華史詩傳唱了2千多年,發源了中華文化,構築了史詩時代。中華文化經由巫哺乳了“春秋文化”。親愛的讀者,為我們的民族自豪吧,為我們民族的史詩時代自豪吧,為世界民族中唯一保留下來的一部史詩古籍山海經自豪吧。
今天的詞典對山海經詞條這樣解釋:
“我國古代地理名著。書中主要記錄民間傳說中的地理知識,儲存了不少遠古的神話,對古代歷史,地理,文化,民俗,神話等的研究都有參考價值。”
詞典的解釋代表了今天人對山海經的通常認識。
上面例舉了司馬遷,魯迅以及詞典對山海經的評論。從有文字書以來幾千年了,有多少“書”因為古人不再保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