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3部分 (第1/4頁)
津股巡覽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奇妙書庫www.qmshu.tw),接著再看更方便。
由於史迪威與陳納德對使用有限空運物資的優先權起了嚴重的爭執,陳納德認為,在有限的空運量下,與其分散著裝備陸軍,不如集中提供空軍使用。但是史迪威則堅持要將補給品交給陸軍,以協助訓練一支“史家軍”,好早些讓他能率軍反攻緬甸。因此史迪威全心都放在訓練美援的“史家軍”身上,但是由於當時長達六年的全面戰爭,中國的兵員已近枯竭,同時中國的役政,又在制度落伍與人謀不臧的狀況下,運作失當;戰時人民的生活困難,營養不良的情形相當普遍,身體合格的兵員更是極其有限7,因此當時華軍中缺員極多,為了滿足史迪威的需要,中國甚至需要從前線抽調部隊的兵員,以充當“史家軍”反攻緬甸所需的兵力,無形中造成了中國戰區前線防守的兵力更為不足的問題。
由於中國作戰部隊的員額不足與裝備奇缺,華軍就更為需要空軍的支援,才能擋住火力、兵力均佔優勢的日軍攻勢。但是史迪威卻又要將有限的空運物資,優先支援反攻緬甸的陸軍裝備,畢塞爾則是不斷地推脫自己的責任,認為在現階段的情形下,駝峰空運的數量“無法改善”。因此在中國戰區內的美國陸軍與空軍,為了美援物資的分配,與戰略的重點選擇,爭得難分難解。
一九四三年五月,蔣介石眼見史迪威與馬歇爾的一再阻撓美國對中國戰區的援助,因此決定向羅斯福建議,直接召見陳納德,以提供中國戰區第一手的資料,讓羅斯福能夠徹底掌握中國戰區的實情。馬歇爾非常的驚恐,擔心陳納德會把實情告之羅斯福,因此立刻下令史迪威也趕回華盛頓,在總統面前設法為自己扭曲中國戰區的情報圓謊。史迪威在面見羅斯福時,竟然口不擇言地表示,蔣介石是一個“意見反覆、狡猾而不可靠的老無賴。”
當羅斯福首次從陳納德那裡得知中國戰區的真實狀況之後,簡直不敢相信這才是事實,美國不但只是近乎象徵性的援助中國,而且馬歇爾所呈報的中國戰區情報,與陳納德的描述完全不符。因此羅斯福立刻與宋子文見面,直接與主動地告知宋子文,美國政府決定將空運數量,先提高到每月七千噸,再設法增加為每月一萬噸,並且將給中國戰區五百架戰機,及同意召回不斷制肘中國空運的畢塞爾回國。
更為令人震驚的是,羅斯福已經覺察到自己在中國戰區的問題上,受到了矇蔽,所以他竟然親自要求陳納德,有事不妨親自寫信給他報告。羅斯福特別指出,信不得經過參謀長馬歇爾的正常軍方管道。這在美國的政府體制而言,是一個很特別的例外。因為陳納德只是一箇中國戰區的少將階軍官,竟然可以直接向總統報告,可見羅斯福已意識到他嚴重缺乏中國戰區真相的情報。馬歇爾當然更把陳納德擁有直通白宮的特權,當成必須要撲滅的危機處理,造成了美國陸軍部上下,對陳納德都採全面封殺的態度。
31。10 史迪威出賣中國戰區利益
此時,丘吉爾赴美以商討盟國的戰略,這就是在華盛頓舉行的“三叉會儀”(一九四三年五月),在會中決定了盟軍繼續在地中海的對義大利半島攻勢'8',以及決定了亞洲戰場的戰略。羅斯福允許中國的宋子文參與部分會議的討論,史迪威與陳納德也參與此會。丘吉爾當然率領英國代表團,不斷杯葛任何全面反攻緬甸的作戰計劃,英國甚至提出毫無實行可能的反攻印尼蘇門答臘的作戰計劃,真是把美國搞的啼笑皆非,當時英、美連東印度洋的孟加拉灣都無法掌控,那裡有力量去攻蘇門答臘?
總之,丘吉爾的心態非常明顯,就是絕對不會支援提前反攻緬甸,而讓中國打通援助的大道。因為丘吉爾清楚地知道,羅斯福一直有大量武裝中國軍隊,以成為反攻日本陸軍主力的戰略構想。英國瞭解中國人是能夠作戰的民族,目前之所以無法發揮戰力,主要原因是沒有適當的裝備與訓練而已。
一旦得到適當的援助,有了可以擊敗日本的軍力,中國當然也就不可能再受英國的擺佈了。
所以丘吉爾在會議中,一再地東拉西扯,最後在美國與中國的壓力之下,才勉強對反攻緬甸達成一個含混的立場看法。英國同意盟軍在緬甸北部,進行反攻,以牽制日軍。這是由於英國擔心日軍進攻印度,同時這個作戰方案,對於打通補給中國的通路,也無法發揮真正的效果;更大的“好處”是,這可以抽調中國戰區的軍力到緬甸邊區,讓本土受到日軍正面的打擊,這樣中國就可能要為了緬甸作戰,而犧牲自己。這當然是蔣介石所最為擔心的戰略陷阱。
三叉會議中,羅斯福對於史迪威的表現與態度,相當的不滿,因此羅斯福就直接下令,陳